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我们的孩子暑假在干啥80%孩子上两个以上补习班?

2012-07-14 06:58:14     作者: 张惠卿    来源: 北京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补习班,暑假,家有儿女
[提要] 赵女士的儿子即将升入六年级,还没正式放假,她已经给孩子安排了三个补习班,一个学奥数,一个学英语语法,一个专门练英语口语。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达成共识,僵化而功利的教育方式无益于启迪孩子的灵性和创造能力,也无益于培养有竞争力的一代。

  最近几天,微博上有一个帖子广泛流传,帖子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列出了美国小学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其中包括开睡衣晚会、去野营、去远航、去探索基地、去旅行、去拜访别人、去图书馆、烤饼干、带着微笑做家务……第100件事堪称点睛之笔,就是“玩得高兴”!

  今天开始,本市中小学生正式放暑假,整个假期共50天。我们的孩子暑假在干啥?

  虽然该帖子的源头与真伪难以查询,但是众多中国家长还是被深深触动,他们在艳羡的同时,表现出更多的是无奈。家长们在微博上大吐槽。

  记者调查:80%的孩子上两个以上补习班

  记者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随机对30余位“家有儿女”的家长展开调查,发现在这个暑假80%的孩子会参加两个以上补习班,其中英语、奥数最多,还有书法、舞蹈、游泳等课程;60%的孩子会参加一个有学习内容的夏令营;还有30%的孩子安排出游计划。

  赵女士的儿子即将升入六年级,还没正式放假,她已经给孩子安排了三个补习班,一个学奥数,一个学英语语法,一个专门练英语口语。这个暑假,孩子平均每周有三个半天在上课,她忧心忡忡地说:“我必须让孩子的英语在小学毕业时达到中学水平,有经验的家长说了,到了中学阶段,又是物理又是化学,孩子哪有功夫学英语啊?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必须快马加鞭!”让赵女士欣慰的是,开始孩子有些逆反,一说上课就不高兴,现在已经成惯性了,到了上课的点自己拿书包就走。

  徐女士的儿子今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因为年纪小,时常坐不住,没少挨老师批评。徐女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反复给孩子讲笨鸟先飞的故事,实际上是在给孩子打预防针——这个暑假咱们不能闲着啊!她已经计划好了,除了夏令营,上一个外语班,主要是小范围、环境好、能鼓励孩子开口说的,再上一个书法班,写得一手好字也是一个人的门面啊!

  孟女士的女儿刚刚穿过“小升初”的硝烟,通过推优进入了理想的中学。本想着可以喘口气了,哪知道刚参加了中学的分班考试,考得不太理想,老师也暗示了,同一个班的孩子水平参差不齐,老师的讲课进度不会等落在后面的同学,请家长自我对照孩子的情况,提前进行预习。孟女士说:“得了,还得上。这回上的是预备班,直接一对一了。”

  Play outside 出去玩

  Watch birds 观察小鸟

  Go campling 去野营

  Go fishing 去钓鱼

  Go to the library 去图书馆

  Play soccer 踢足球

  Bake cookies 烤饼干

  Make an art project 做个艺术品

  Catch butterflies or bugs 抓蝴蝶或者虫子

  Climb a tree 爬树

  Call your grandparents 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电话

  Have fun 玩得高兴

  网友热议:不是我不明白,实在是很无奈

  @无夏天:本来我挺淡定的,不准备再给孩子施加压力,可是家长们在一起谈的都是暑假上什么补习班,我终于不能淡定了……

  @楚天云峰:孩子一直在上占坑班,其实知道没什么希望,刚又交了暑期班的学费,几年下来学费也上万了,不能放弃,必须上!

  @lovely蔚然:中国孩子暑假要做的100件事:写作业,补课,写作业,补课,写作业,补课……

  @有云亦云:美国孩子的暑假生活实在让人羡慕,可是有哪一个中国家长愿意冒这样的风险?我们毕竟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虽然大家多有不满,但是却无奈地选择从众。

  @DV楚风汉韵: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假期的各种补习班应运而生,本该用来休息和放松的假期也被家长安排的补习班占据。现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弱,为孩子将来走向社会留下诸多隐患。

  专家说法:劳逸结合才是取胜之道

  利用假期充电,这好像是传统观点中固有的,但是,近些年的确有愈演愈烈之势。家长们一方面痛斥补习班夺去了孩子们的欢乐,另一方面又不惜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兴趣班中去。你报两个,我报三个,互相攀比,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孩子学没学?有没有兴趣学?学了多少?似乎家长们并不关心。他们往往认为交了钱,家长的责任已尽,剩下的就是孩子的事了。结果弄得是孩子身心疲惫,家长不堪其累。这则微博所折射的正是当代人身处现实的强烈焦虑。

  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达成共识,僵化而功利的教育方式无益于启迪孩子的灵性和创造能力,也无益于培养有竞争力的一代。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劳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真正爱孩子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规划未来,陪伴他们享受生活,感知生命,而不是把他们送进补习班。(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德育副校长 张惠卿)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