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大学生失信事件频出 学校教育亟须“补课”

2012-07-13 08:58:10     作者: 李国    来源: 工人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补课,大学生就业
[提要] ”  记者发现,一些大学生在诚信方面暴露的问题已经不局限于学校范围内,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不良影响。连日来,记者走访了重庆市内多所高校,一些学生和老师认为,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学校和社会都当反省。

  近几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诚信缺失事件引发了社会的诚信危机,这股风气悄悄蔓延到象牙塔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大学生在诚实守信为人准则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令人忧心。

  “伞不找回,我将继续找下去。”上个星期日,西南大学大二学生颜诚仍然在满校园地寻找雨伞。“找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是没结果。”他告诉记者,从4月25日起,他所在的学生社团“爱心基金互助社”在校园内投放了200把雨伞,供师生免费借用。但一个月不到,有185把雨伞按时归还,有15把雨伞没了踪影。”

  “倒不是计较赔钱问题,是借伞不还的行为伤害了大学生的形象。”一位同学告诉记者,无论何种理由,借伞不还者的诚信度都得打个问号。

  叶文冰是西南大学地理学院大四学生。近日,他告诉记者,去年6月,他从重庆助学联盟博客上得知可申请励志助学金的消息,就让同校学生小苏去试试。后来小苏申请成功了,但该联盟一直没有发助学金。叶文冰多次联系该联盟负责人咨询助学金的问题,但该联盟一直以资金出了问题为由拖延发放助学金。按每人发1000元助学金的标准测算,18名受助学生就应该发1.8万元。

  该联盟负责人周某是一位在校大学生,在重庆某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三。记者了解到,该联盟还有其他学校的10多名学生参与。

  叶文冰告诉记者,“助学联盟做了很多义卖活动,那他们打着助学旗号义卖得来的钱又去哪里了?”叶文冰说,周某自己都认为联盟助学金是笔糊涂账,而且其组织未经登记和批准。“由于其组织的不成熟和不正规,失信也就在所难免了。”

  记者发现,一些大学生在诚信方面暴露的问题已经不局限于学校范围内,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近日,记者从重庆市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了解到,由于一些高校学生信用意识缺乏,骗贷逃贷,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账率过高,今年已有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

  重庆市教委有关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有些企业为了防止大学生随便违约,设置的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随意违约的行为,致使一些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从此不到该校招人。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重庆市内多所高校,一些学生和老师认为,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学校和社会都当反省。

  重庆工商大学一位教授告诉记者,一些大学生在诚信方面表现出来的欠缺,着实令人感到担忧和愤慨。不过,我们反思一下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诚信缺失现象,就不难发现,诚信缺乏的人还真不少,特别是一些为人师表的教授级人物,闹出抄袭论文、弄虚作假的笑话,更会对大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可以说,大学生诚信的欠缺,很大程度上是被社会不良风气带坏的。尽管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可毕竟还处于人生的转折阶段,自制能力有限,容易被一些投机取巧的伎俩诱惑。

  重庆大学退休教师王国平说,当下,诚信缺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只是发生在大学生身上,让人更痛心不已。圣人曰“诚信乃立身之本”,如果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了信任。大学生这种诚信缺失现象向我们敲响警钟:学校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出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环境,用爱心和诚心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记者 李国 实习生 孙欣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