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海外学子回国支教纪实:改变现状的先行者

2012-07-13 08:28:28     作者: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PEER,支教,毅恒
[提要] 图为2011年8月PEER志愿者和学生在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感受聆听家乡的美,演绎家乡故事。2011年,PEER的志愿者曾走进湖南省桑植县、广西玉林县,针对当地初、高中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支教夏令营等活动;

  图为2011年8月PEER志愿者和学生在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感受聆听家乡的美,演绎家乡故事。

  图为2011年在冬季项目中,志愿者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针对当地民俗进行田野调查。

图为二○一○年湖南桑植志愿者和学生一起玩英文游戏,分享学习英语的乐趣。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热衷思考,并且积极热情地实践自己的想法;青春年少,勇于到最艰苦的地方追逐梦想……

  他们不认为自己做了了不起的事;他们把爱与奉献看作理所应当;他们带着心中的教育理想,在祖国的土地上奔波了许多年,这片土地可以见证他们的探索与成长。

  2012年七八月,PEER的核心项目“挚友暑期项目”在湖南、贵州、甘肃等省的共3~5个支教点分别开展。为期4周的“挚友暑期项目”包括1周的志愿者拓展训练、3周的支教夏令营和结营总结大会。

  2011年,PEER的志愿者曾走进湖南省桑植县、广西玉林县,针对当地初、高中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支教夏令营等活动;2010年,PEER的志愿者走进了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对当地苗族服饰文化进行田野调查……

  PEER(Peer Experience Exchange Rostrum)毅恒挚友计划(前身为景阳计划与PEER挚友计划,以下称PEER)于2007年成立,2009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注册。陈奕伦是PEER毅恒挚友计划的现任理事长、哈佛大学在读本科生,在PEER中主要负责初中教学。刘泓是PEER的执行主任,他已经在哈佛大学完成本科、硕士学习,现在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工作,主要负责PEER的高中教学。

  破解乡村“死循环”

  PEER的两位来自哈佛的学子,带领他们的团队,在PEER的课程设置中引入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在2010年暑期夏令营,PEER曾经针对初中生提出一个研讨课题:从美国宪法看法的精神。这是让人大跌眼镜的课题,就连刘泓提起时,都不好意思地笑了。PEER在暑期项目中提出的研讨性课题都很深刻,比如“从儒家文化到现代资本”、“哲学导论”、“民主六讲——从雅典城邦说起”等。

  但据陈奕伦介绍,当年的课题讨论效果相当不错。“一开始,学生很受打击,不明白老师讲的内容。接下来,老师缩减了授课内容。学生们开始能够慢慢地了解、接受问题背后的逻辑。”

  刘泓说,农村的孩子在知识储备上确实和城市里的孩子有差距,但是他们很聪明,学习能力和理解力都很强。加上农村的环境比较单纯,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很快就彼此熟悉。他们之所以看起来不如城市里的孩子,是因为“他们被放进了一个很难让他们发展的环境中。”

  “这是一个死循环。成绩好的学生去县城上学,乡村教师因此觉得生源不好,所以教不好;而学生则认为老师不认真教而学不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不信任,并且没有人能够轻易做出改变。刘泓这样认为。

  改变现状的先行者

  在支教过程中,PEER鼓励孩子们首先做出改变。在孩子们的学习接近尾声时,PEER要求孩子们做一个展示,需要孩子们主动找到校方、教育局、家长等多方人士来参加他们的成果展示,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到,只要给这些孩子机会,孩子们可以做得很好。

  在一次冬季项目中,PEER用斯坦福大学开发的课程给孩子们上课。首先通过讲课把“领导力”这个概念定义为“说服”和“服务”,然后要求学生实践这个概念。刘泓说:“我们担心他们想不到怎么做,所以替他们想了许多备用方案,但是我们最终发现他们的办法比我们所有的方案都要好。”

  学生们挨家挨户地收“百家果”(即向每一家募捐的水果),捐赠给当地的敬老院,然后在县城租广场,做展板展示自己的成果及原因。这次项目结束后,当地学校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社团,直到现在仍有同学为敬老院募集“百家果”。

  当然,孩子的力量是单薄的。要想打破整个循环,各方的努力都不可或缺。

  一个名叫雷冰(化名)的孩子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雷冰的父母在她初中升高中时离异,加上她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所以成绩一直不好,最终辍学了。她去了专科学校学习护士、幼师专业,但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最后一个人跑去深圳打工。

  PEER的项目辅导员听闻此事,找到雷冰,并说服她继续读书。PEER又找到她所在学校的校长,确认校方可以重新接受孩子;他们还找到孩子的父亲、母亲、姑妈和奶奶,希望家长不要轻易放弃孩子。最后,PEER找到班主任沟通,使得孩子最终能够重新回到学校读书。是PEER主动联系各方,获得了各方的支持,为雷冰争取了一个机会。

  雷冰今年高考,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是较之从前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PEER的志愿者们鼓励她复读。

  关心文化,拒绝“他者”

  PEER还在尝试编写乡土教材,以适应乡土文化,促进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的人教版教材,这里面就存在一个“教育霸权”的问题,比如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会描写道“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这种现象只会出现在北方,可是全中国的小学生要学习这篇课文。

  PEER认为,现在的教育处于一种二元状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的本土教育是整个教育体制中的“他者”,但是乡土社会作为一种不可被忽视的存在,是不能被如此简化为一个“他者”的。

  PEER要编写的就是一种适应当地文化传统、生活状态的教材,一方面可以教会孩子们关注身边的世界,提高他们对家乡情况的认知度,培养他们对于家乡发展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希望乡土文化得以传承。

  刘泓说:“在乡土社会,三四十岁的人还会唱山歌,但是上学的孩子们已经不会唱了。”

  当然,乡土教材与升学考试的教材并不冲突。两者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替代性关系,而是一种相互间的补充。刘泓解释说:“乡土社会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那么乡土文化就有必要被重视和传承。”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