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成都"在家上学族"现状调查 他们的未来将如何?

2012-07-13 07:58:29     作者:    来源: 四川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国学经典,罗素悖论,成都女孩
[提要] 他满脑子的奇思异想让他无法融入当时的学校教育,自此开始在家学习。这些家长或因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或不认同传统教育理念、或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培养方式,而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1855年,8岁的爱迪生被勒令退学。

  他满脑子的奇思异想让他无法融入当时的学校教育,自此开始在家学习。老师,是他的母亲。

  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他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这个故事给在家上学的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理由。时至今日,美国已有超过120万孩子在家上学。而在中国,这一风潮也正悄然兴起。

  这些家长或因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或不认同传统教育理念、或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培养方式,而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然而,在追求个性化教育的同时,孩子也面临着同伴关系缺失、难与现有制度接轨等诸多问题。而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都应该接受义务教育,这也让在家上学群体陷入尴尬。

  自5岁半时被接出幼儿园起,欣欣就一直跟着父亲李晨在家上学。

  在成都,像欣欣这样的孩子已不鲜见。在国内在家上学群体最大的聚集交流地———“在家上学联盟”论坛上,“成都联盟”是最活跃的部落之一,成员有78人。而就在本月初,通过“在家上学联盟”召集,全国各地的在家上学响应者,还在云南大理进行了一次经验交流会。

  这群孩子为什么不去学校?他们在家学什么?未来,他们又将如何融入现实社会?

  教育部门

  适龄儿童都应接受义务教育

  目前,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家长可以选择不去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一负责人说:“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是6岁以上适龄儿童,都应该接受义务教育。当地政府、社区和街道,有责任督促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有些家长,他不懂教育规律,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娃娃,拔苗助长,反倒对娃娃的健康成长不利。”这位负责人还担心,在家上学,缺少与同龄人和社会交流的环境,也会给孩子的情感发育和性格形成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不少家长也乐观地表示,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正逐渐多元化,社会对各种教育理念也越加包容。说不定,当孩子面临升学等问题时,在家上学已经司空见惯,也能和教育制度找到契合点。

  有收获

  “到小学学什么呢?

  语文?国学经典都读完了,那些小猫小狗的东西还需要读吗?

  数学?他知道3+5=8就行了,为什么要反反复复做题呢?

  英语?他都能和外教直接交流了。”

  -为什么退学?

  “我爸发现他们不教东西,觉得很担心。”

  欣欣今年10岁,5岁半时,爸爸李晨将她领出了幼儿园。“我爸发现他们不教东西,觉得很担心。”欣欣说。

  在家里,李晨要求欣欣诵读国学经典,态度严厉。结束功课后,“爸爸又变好了,笑眯眯地说,走吧,去吃披萨”。

  “后来,爸爸的几个朋友觉得我好像学得不错,便把他们的孩子也送了过来。”如今,李晨干脆办起学堂,成都二环附近一幢居民楼,4楼和5楼上下三套房子都成了他的教室。

  “来,你给说说。”李晨对一名女孩说。女孩来自山东,1个多月前离开就读的高中,到这里重点学习英语。她希望通过2~3年努力,参加美国SAT考试,进入美国大学学习。

  女孩说,她之所以选择在家上学,是因为觉得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管理制度又太严格。“我们早上5点起床,5点25分上早自习,6点45分开始跑早操,7点吃饭,7点半到教室,11点50分下课……”她说,即便是这样努力,估计最后也只能上一个二本院校。

  李晨在旁边长吁短叹:“学校这条路走不通,就不能走其他路吗?”

  如今,李晨招收在家上学的孩子,也招收补课的学生。他按3~6岁、6~11岁、11~15岁分层,各年龄层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欣欣也终于有了“同学”。

  星期一上午数学、下午英语;星期二上午国学、下午英语……在欣欣周一到周五的课表里,这三科的出现频率最高。上英语课的是一个西班牙人,“但英语说得很流利”。数学老师也是从外面请来的,会教方程式,也会讲罗素悖论。星期六是书法、绘画和声乐课。“星期天我就可以玩了!”

  欣欣说,“我爸送我到小学体验过一天的生活”。“一天才认6个字,好少呀。我在家一天要读几百个字!”她失望地说。最让她想不通的是,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6个字,让大家读好几遍,还要抄写、默写。“我会写啊,为什么还要写那么多遍?”她耸了耸肩,“无聊”!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