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不向“土政策”妥协的

2012-07-13 07:28:06     作者: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土政策,奖励计划,学位条例
[提要] 这位颇有声望的化学家7年前开始在南开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然而迄今为止,10多名毕业生中没有一名能够正常获得学位。”  李卫东说,我国的学位条例从来没有要求博士生毕业要发表论文,各个单位自设门槛,这种做法是“丑陋的”。

南开大学主楼前毕业生在留影。本报记者 张国 摄(来源:中国青年报)

  毕业三年后才被授予学位

  发生在南开大学教授李卫东和他的弟子之间的故事,起初是平凡无奇的,后来则成为令当事人“心情复杂”的极端事例。

  这位颇有声望的化学家7年前开始在南开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然而迄今为止,10多名毕业生中没有一名能够正常获得学位。

  在争取了十几个月之后,30岁的白迎军6月底终于拿到了那本粉红色的博士学位证书。他将其放到一边,没向家人展示。

  “它代表了一段痛苦的回忆。”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形容。

  这段回忆包括:他的父亲去世之前,没有见到这一纸证书。

  白迎军是与其他4名同学同时获得学位的。他2005年师从李卫东,2010年博士毕业,截至今年6月,学位证书迟到了18个月。但与学长多维国相比,这些等待不算什么。

  2002年入学的多维国,2005年转至李卫东门下,2008年6月毕业,2011年12月才被授予博士学位。

  多维国等了3年半,他说,“就算再读一个博士学位,也该毕业了”。

  南开大学博士生的基本培养年限是3至4年,最长不超过6年,硕士-博士连读生的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7年。

  多维国一度担心,自己超过最后年限两年,恐怕丧失了学位授予资格。

  事实上,他的学术水平并不逊色于人。在2008年5月23日博士论文答辩那天,来自北大、清华等校的5位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他完成了一篇“优秀博士论文”,建议南开大学学位委员会授予他博士学位。

  可他只能黯然带着毕业证出了校门。

  因为南开大学规定,博士生须有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方能获得学位。为了“坚持高水平的学位授予标准”,该校自2002级学生起,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其中自然科学学科博士生至少要有一篇论文发表在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或EI(美国“工程索引”)的索引源刊物上。

  类似标准并非南开大学独有。自上个世纪南京大学将SCI论文引入学术评价体系之后,这个英文缩写已在中国学术界耳熟能详。SCI论文成了教师评定职称、博士生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

  多维国就卡在了这上面。

  他毕业时,他与导师合作的论文没有投稿。2009年,李卫东将论文先后投给了两家化学界的著名期刊,均被拒绝。

  多维国多次向导师表示,自己不在意期刊的档次,只希望尽快发表,以便尽早拿到学位。导师则答复,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一有新的结果,马上就投稿。2011年6月,论文刊发在美国的《有机化学通讯》上。

  根据南开大学的规定,如因特殊情况论文未能发表,可以先毕业,待论文发表之后再行审批学位。

  可多维国已经超期,2011年的这篇论文是否有效,他并不清楚。

  而这是李卫东在南开大学指导的所有博士生发表的惟一一篇论文。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