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6 17:00:23 我要评论
吴晶、仇逸 来源: 新华网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吴晶、仇逸)携妹上学12载的洪战辉、跳进冰窟救人的徐伟、“向日葵女孩”何平、“支教玫瑰”赵小亭……近年来,许多高校青年学子感动着我们。
从抗震救灾到北京奥运再到上海世博,高校学子精神风貌总体向好、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反映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明显。
高校党建为龙头 课程建设为重点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部署和动员。
此后,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连续召开八次全国高校党建会,确立以高校党建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重点的思路。
截至2011年6月30日,全国2383所已建立党组织的高校,共建立学生党支部81311个,基本建设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
各高校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初步形成教师愿讲、学生爱听的可喜局面。
几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基本实现。调查显示,89.4%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比2004年提高21.6个百分点。
教育部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各高校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政策待遇、选拔培养上下功夫。
截至2011年4月,全国高校共有专职辅导员106654人,人数配备基本达到国家要求。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中,男女性别比例整体平衡,大部分具有较长时间辅导员工作经验,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占95%。
调查显示,55.2%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起到了“很大”或“比较大”的作用。
部委高校一盘棋 网上网下齐推进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学生党支部建设……8年来,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形成合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许多地方建立省部级领导干部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制度,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更加了解,对世情、国情、党情更加了解。
在教育部组织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示范带动下,各高校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打造了一批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例如,河北农业大学根据果树系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创作的话剧《约定无期限》,讲述了26位毕业生信守约定,坚持15年默默关心病逝同学父母的感人事迹。
借助网络这一青年学生喜用、乐用的平台,各地各高校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上海在全市高校推进“易班”网络平台,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与学生“零距离”沟通。又如,广东自2008年起将电子信用档案建设与学生助学贷款、综合测评相结合,截至今年1月底,累计有187万广东高校大学生建立了个人电子信用档案。
先进典型作示范 社会实践出真知
近年来,“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评选成为各高校学生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的校园活动。
“我们表彰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扶危济困的大学生先进典型,希望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感受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
教育部坚持把重大主题、重大事件、重要节点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机,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劳动模范进校园”、“道德模范进校园”等活动,用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感召青少年学生,用精神标杆的优秀品质引领青少年学生,还多次组建全国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各地高校巡讲。
2012年初,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
目前,我国每年有20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有10万余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检验工作成果的唯一标准是人才成长。从1992年起,教育部连续21年开展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今年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充满信心;学生认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大学生应当走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前列”等观点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