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取消重点学校能否让教育更加公平

2012-06-04 09:52:52     作者:    来源: 河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重点学校,教育公平,教育不公
[提要] 日前,河南省政府提出“不得将中小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引发网友热议  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5月28日,河南省政府法制办公布《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从发布日起至6月15日征求意见。

  日前,河南省政府提出“不得将中小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引发网友热议

  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5月28日,河南省政府法制办公布《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从发布日起至6月15日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学校无权开除学生、学校不得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评价或者考核教师、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内容。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应当均衡配置校内教育资源,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这意味着,一旦《征求意见稿》顺利通过并实施,“重点中小学”这一称谓在河南省将成为历史。对此,一些网友表示支持,认为此举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步。但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对这一政策实施的效果感到忧虑。

  助推教育公平值得期待

  其实,“取消重点中小学”的话题并非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近些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对重点学校导致教育不公表示不满,要求废除中小学校的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远的不必说,就在2009年,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重点学校由于集中了优势的教育资源,有优秀的老师和办学条件,在当前考试的指挥棒下,升学率相对较高,自然许多学生都想挤进重点小学或是中学……它使得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失去了机会,这是很大的教育不公平。”朱清时的观点,当时曾引发不少网友的共鸣。

  时至今日,河南省的《征求意见稿》终于让专家、学者们“取消重点中小学”的设想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浏览各大网站的论坛、微博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网友对河南省“取消重点中小学”的举措是举双手赞同的。

  东方网网友张成浩称:“重点中小学招生数量毕竟有限,‘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在现实中,能够挤进重点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是有钱、有关系家庭的子女。可以说,重点中小学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教育不公。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禁要为河南省即将立法取消重点中小学的举措拍手叫好。我认为,立法取消重点中小学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步,值得我们期待。”

  有匿名网友发帖支持张成浩的观点——— 教育公平要求未成年人无论家庭经济状况与背景如何都能接受大致同等的教育。将学校分为重点与非重点的做法,无疑会导致教育不公平与社会不公平,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学校与教师“一切向钱看”的风气。总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如果中小学生不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参与升学竞争,将来难免会对社会公平的实现起到阻碍作用,我们决不能对此等闲视之。

  当心重点学校“名亡实存”

  在为取消重点叫好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担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得利益的羁绊和各种力量的阻挠,会让政策的实施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样的担忧绝非多余。《检察日报》关于此事的一篇时评文章称,“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这根本不算是河南的“创举”和“新规”。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22条,对此早有明文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如果《义务教育法》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从2006年开始,“重点学校”的称呼就已成为历史,然而,实际上,哪些学校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至今仍然泾渭分明。有的地方,“重点校”统一改称“示范校”了,但换汤不换药,重点仍是重点,换个“马甲”,公众依然认得它。6年之后,重新出台政策取消重点学校,最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防止重点学校“名亡实存”。

  对此,中青网网友王学进表示认同:“徒有其法是中国在建设法治社会中所遇到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河南拟实施的办法只怕也要面对这一问题。重点学校之为重点学校,自有其诸多主客观因素,包括优质的教学设施、丰富的办学经验、优良的教师队伍以及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社会名望等,即便摘了重点学校的牌子,它们在市民心中依然是名牌学校。如果不想使新规成为一纸空文,光摘牌肯定不够,当地教育部门应当考虑采取一些具体措施,譬如采取削峰填谷的办法,将原重点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让薄弱学校也能享受同类资源。”

  政策善意需要公众理解

  新浪网友“翼在天”表示,尽管河南取消重点学校的规定还存在一些漏洞,但不论如何,其推动教育公平的初衷是善意、真诚的。如果各地都能推广这一做法,相信这会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一个转折点。

  人人都期待教育公平,但教育公平的实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教育改革踟蹰不前之际,取消重点中小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勇气可嘉。取消“重点”的措施当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一政策从总体上讲符合教育公平的大方向。最起码,取消重点中小学之后,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将不再人为地向重点中小学倾斜,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缩小不同学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总之,对于取消重点中小学,公众应当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上来就无限质疑、吹毛求疵,“棒杀”只会让真正的改革停滞不前,让静止不动的观望者受到鼓励。要知道,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总比一味怀疑、否定而不见任何行动要好得多。

system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