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5 07:45:14 我要评论
来源: 人民日报今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也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建校110周年。
这位科学大师曾在这所著名中学里,度过了读书时代的6年光阴,自此结下不解之缘。他回忆北师大附中的生活:“不死抠课本,提倡多看课外书,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困难”;他评价当时的校长林砺儒在艰难困苦的旧中国,“把师大附中办成了一流的学校,真是了不起”;他列出对他影响最深的17人,除了父母和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2位教师中有7位是北师大附中老师。
“人生的一个高潮”,钱老这样总结自己的“附中”时光。
钱学森先生1923年至192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度过了他中学6年的读书生活。钱老晚年时说:“我对师大附中很有感情。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钱老的一生波澜壮阔,晚年历数沧桑,“师大附中”是一个避不开的关键词。今年是钱老诞辰100周年,在这个时候,透过他的回忆,回望师大附中建校110周年的历史,使我们深切地理解,为什么钱老说在师大附中读书是他人生的一个高潮。
名家办学推教育改革
钱学森1923年至1929年就读于北京师大附中,他评价当时的校长林砺儒在艰难困苦的旧中国,“把师大附中办成了一流的学校,真是了不起”。
林砺儒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北师大教育系任教,1922年至1930年担任师大附中主任(即校长),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钱学森在附中的6年,恰恰全部是在林砺儒担任校长期间。
上世纪20年代,林砺儒先生在国内率先推行中学“三三”学制,从而实现我国基础教育学制与世界接轨。1923年,钱学森进入师大附中学习,正值“三三”学制改革起始。师大附中完全是在摸索中前进,所有的规章制度、课程体系都由自己制订、试行。钱学森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正是这次学制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
林砺儒先生对中学教育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初级中等教育,是全教育历程中之最中段,其目的应在提高普通教育,完成全人陶冶”,“新学制的最好处,是把中等教育分为两小段,最少亦可使前一小段的全人陶冶多普及几分。”
为更好地进行全人陶冶,林砺儒提出了以环境为中心的课程改造观。那时,师大附中的教材由本校教师自定、自编、自选,新的课程体系达到了国际水平,在高中还开设了许多大学基础课。
钱学森后来回忆早年的学习,提及在师大附中学过大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非欧几里得几何、物理学(用美国大学一年级课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还有英语、德语。他说:“我附中毕业后,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第一年觉得大学功课没有什么,因为我在中学都学过了。上海交大四年实际上就学了两年。考上公费留学美国,是靠附中打下的基础。”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