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大学教材该不枉“大学之大”

2011-09-29 09:09:36     作者:    来源: 工人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大学教材,大学教育,学生能力
[提要] 就我国高校教材滞后问题,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唐亮贵博士认为,从技术层面来讲,老师必须跟进新技术新领域,拓展新的思路和知识。他认为,我们的教材也的确存在落伍的情况,经典的基础设计思路没问题,只是应该研究让它如何面对现实。

  就我国高校教材滞后问题,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唐亮贵博士认为,从技术层面来讲,老师必须跟进新技术新领域,拓展新的思路和知识。

  他认为,我们的教材也的确存在落伍的情况,经典的基础设计思路没问题,只是应该研究让它如何面对现实。

  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教材和现实都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教材编撰者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要适应当前和相当一段时间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作为教师也必须担当起社会责任,在教学与科研中和学生融为一体。

  他认为,教材滞后使大学教育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社会,这和社会及一些企业也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太急功近利了。”他说,这些单位和团体,很少对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进行轮岗培训,创造条件再学习,也缺乏一套激励大学生创新的机制。“对于新人不能尽快适应岗位,不少企业简单地认为是大学教育滞后的结果。”唐亮贵对此有点忿忿不平。

  针对企业需要的是蛋糕、学校输出的是面包这一供需严重错位的尴尬状况,重庆沙坪坝区的国家高级职业指导专家林浩指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从僵化的知识型人才向综合素质型人才教育转变 ,树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理念,实现由人才供给向社会需求导向的转化,使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形成“默契”。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以学生取得高分为目标的培养模式,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教育目标,把学生就业能力作为衡量办学水平与质量的核心指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与此同时,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处于教学的重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就业能力的提高的现状;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师的实际教学环节都应注重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减少专业课门类和学时,增加选修课。降低必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对过时的课程应适当予以缩减和删除,增加新课程,增加“三实” (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比重,以增强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针对目前大学生知识广博度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高校应该根据变化了的市场需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科学构建课程体系,重点考虑制定科学的教学规划和选课体系。让我们的大学教材,真正不枉“大学之大”。

system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