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钱学森与中国科大特展”侧记 走近大师开创未来

2011-09-19 08:32:19     作者: 李陈续    来源: 光明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钱学森,科大,杨保国
[提要] ”9月17日上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的“钱学森与中国科大特展”上,中国科大1958级学生黄吉虎老师激动地向前来参观的师生介绍说。一封,两封,三封……特展上展出的钱学森的通信有几十封——中国科大1970年南迁至安徽合肥后,钱学森仍然十分关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这就是钱先生用稿费给我们买的计算尺。”9月17日上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的“钱学森与中国科大特展”上,中国科大1958级学生黄吉虎老师激动地向前来参观的师生介绍说。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百年诞辰。作为中国科大创办人之一,钱学森不仅与其他科学家一起积极倡议,利用中科院雄厚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条件,创建一所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而且在1958年建校后,担任近代力学系主任长达20年之久,亲自编写教材、为学生讲课、指导实践、修改论文。为缅怀钱学森先生的丰功伟绩,激励和引导广大师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科教创新实践,努力回答“钱学森之问”,中国科大隆重推出“钱学森与中国科大特展”。

  “理工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在中国科大,钱学森提出了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开创性地设置了前沿、新兴、交叉的系科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科学人才。仅他在中国科大指导过的近代力学系中青年教师中,就有3人当选中科院院士;他亲自授课的毕业生中,产生了7名两院院士、7名科技将军。

  一封,两封,三封……特展上展出的钱学森的通信有几十封——中国科大1970年南迁至安徽合肥后,钱学森仍然十分关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他与中国科大部分校系领导和教师的一封封信件中,对中国科大系科、专业、教研室调整的看法,对科研的前瞻性观点,对教育的创新理念……一代大师心系共和国科教事业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中国科大发展过程中对前辈大师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深深蕴含其间。

  “我们要走近大师,还要开创未来。”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许武指着“科教结合,开拓创新——钱学森先生与中国科大”的匾牌告诉记者,举办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目的不仅在于缅怀大师、重温历史,同样也在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教育思想和优良传统,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力争在“科教结合、校所合作、教育创新”的培养机制与模式上取得新进展,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杨保国)

system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