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石家庄市太行山区山里娃“下山”求学记

2011-09-01 17:17:31     作者: 齐雷杰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下山,寄宿制初中,教学点
[提要] 新学期拉开帷幕,今年暑假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丁仙月,再不必像以前村里的孩子娃一样,天天起早贪黑走四五里地的崎岖山路走读上学了,她将在寄宿制小学开始全新学习生活。

  新华网石家庄9月1日电(记者齐雷杰)新学期拉开帷幕,今年暑假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丁仙月,再不必像以前村里的孩子娃一样,天天起早贪黑走四五里地的崎岖山路走读上学了,她将在寄宿制小学开始全新学习生活。

  丁仙月家住河北赞皇县上桃坡村郭家庄。那里地处太行山区,山大沟深,村民居住分散,山路崎岖难行。近年来,农村学龄人口逐年下降,不少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办学规模日益萎缩。“撤点并校”之后,三年级以上学生大多集中到中心学校,走不动山路的一二年级小学生则留在本村教学点读书。

  “郭家庄是上桃坡村一个自然庄。以前庄上孩子到上桃坡小学,天天都要起早贪黑,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都要翻过一座山梁,步行四五里地上学。”丁仙月的父亲杜贵增说,中午孩子不回家吃饭,只能带点干粮。看着孩子这么小天天走山路上学,家长既心疼又不放心,但又不可能天天接送。

  如果留在保留的教学点读书,大多一个学校一名老师,带一二年级复式班。石嘴头联办学校校长李彦光说:“教学点大多设备简陋,除了课本就是粉笔、黑板,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基本与师生们绝缘。而且复式班教学,音体美等课程很难开全,教研活动也无从开展。与县城或者规模学校相比,教学点学生成绩差,3年级以上有些学生就跟不上课了。”

  赞皇县山区教育现状是石家庄市6个山区县教育的缩影。容量有限的寄宿制学校,盛不下所有想寄宿的学生。为了让孩子上个好点的学校,一些家长不得不租住在县城打零工,送孩子就读县城寄宿制私立小学。

  而今,村民对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得到有效缓解。2011年,石家庄启动“下山扶贫教育工程”,赞皇、元氏、行唐、灵寿、井陉、平山6个山区县将投入巨资,利用2-3年时间,高标准新建6所城区寄宿制初中,新、改扩建50所中心乡镇(学区)寄宿制小学,深山区学生全部免费安置到寄宿制学校就读。

  记者在赞皇县明德小学看到,教室里瓷砖铺地,电扇、暖气、节能灯一应俱全,硬化操场开阔平整,教室内外的学习园地、中华二十四孝故事图解、名人格言等,无不透出浓郁的书香气息。

  赞皇县教育局计财科科长安进录介绍,寄宿制小学宿舍楼8人一间,餐厅有热水机、洗碗池,配备餐桌椅,还有生活老师照顾,教学设备、师资配置等都比教学点大为改观。“住进这里,孩子再不用起早贪黑走读上学了。”村民们感叹。

  今年9月,赞皇、元氏两县初中、小学学生已逐步集中到寄宿制学校就读。明年9月,其余4县学生也将“下山”就读,惠及24000多名中小学生。

system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