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金淼
10月23日祥泰实验学校报告厅隆重举行了济南市历城区“家校共育 共助成长”家庭教育现场会,共议共研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的质量关乎学生发展,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国家的未来。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专家有:济南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高洪波;历城区政协副主席、区教体局副局长王钢城;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本法;山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孔屏;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书记、副院长刘明辰;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家庭教育教研员秦涛;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主任冯军。还有历城区各中小学校长、学前教育集团总园长、各单位分管家庭教育的负责人、家委会和志愿者代表,以及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兄弟学校领导老师。
活动伊始,王钢城副局长为活动致辞,对历城区家庭教育工作提出殷切希望,构建历城区家庭教育体系,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有精准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促进家庭教育更好的发展。高洪波、王钢城、刘明辰三位领导共同点亮启动球,启动历城区首届家长节。
区教育局重视家校合育工作,成立历城家教中心,通过认真研究、借鉴各地成功经验,逐步探索出一条富有历城特色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凝聚起一支有家教情怀的的志愿者服务队。苏文主任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机构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资源支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家教素养;加强工作创新,确保工作实效”五个方面做了题为《家校合育 共育成长》家庭教育工作汇报。
有了教育局对家教工作的高度重视,高位引领,区域内也涌现出了一批致力于家校共育研究的优秀学校,立足学校实际,扎实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与家长形成合力、达成共识。历城区祥泰实验学校校长张芳以《遇见,从此不同》为题分享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做法与思考。学校以关系为突破口,抓住家庭教育的核心;以家长学分制,使家庭教育落地生根;以“家长学校+”的模式促使家庭教育全员参与,满足家长不同的需求;以专题研究为抓手推动家庭教育科学规范的发展。
历城区洪家楼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李琳作《家校共育,尚雅共美》家庭教育工作汇报,秉承“融合发展合力,共建共研共享”的教育理念,践行“尚雅共美”的办学理念,以“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为载体,打造1332家校共育立体模式,形成家校社共育尚雅共美的教育生态。
洪家楼第二小学主任杨书铜作《学校共育是对儿童最好的成全》家庭教育经验分享,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为家庭教育定义做了解读与诠释。杨主任与教师、家长代表共同朗诵的“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感动了参会的每一个人。
祥泰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导处副主任赵恬展示家庭教育微课“我该如何去爱你—用自己的方式做孩子的保护神。”给家长提供具体的指导策略:重视家庭教育,积极学习提升;建立良好交流方式,尊重孩子;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爱与陪伴”是法宝。
历城区实验小学王丙柱老师做《亲子共读,让爱发“声”》家长课堂现场展示,通过视频聆听孩子的心声,家长现场演绎亲子共读情景《鸭子骑车记》。王老师分别从什么是亲子共读、如何选择图书、如何指导孩子阅读给出具体指导,让每个参与者都有收获。
山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孔屏、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本法为以上案例进行精彩点评。肯定了各校的分享,充分的课前调研,直观的课堂展示,将理论很好的融入到策略当中,家校携手,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下午,中国家长与教师合作管理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副理事长赵刚教授作《家校合作,让每一个孩子未来都精彩——家庭教育的当今价值与推进策略》家庭教育主题报告。赵教授用丰富详实的史料和生动鲜活的案例引领我们回顾了百年中国的家庭教育史,给大家揭示了家对人意味着什么?使我们懂得家校合作,是优化现代教育的制度选择。
一天的学习、分享与交流,将研究走向深入,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为进一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家庭教育的探索与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金淼
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江苏南京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自动旅客捷运系统。从地铁、高铁到飞机,江北新区的“智慧大脑”不断嵌入高端制造业,一个千亿级智能产业集群正在崛起。[详细]
据透露,目前,国内快递业已累计建成超过5000公里自动化流水线,将全部投入此次包裹旺季高峰,以保障物流效率,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通过自动化流水线能够自动、智能地将包裹进行全国流转,避免人工手动分拣,有效地提高包裹运行效率,堪称让包裹从以往的走乡村...[详细]
一个社会文明有序,既靠先善其身的私德,也离不开相善其群的公德。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阐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详细]
加快生产高质量仿制药,推动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是推进医疗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前不久,国家卫健委等5部门发布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包含了肿瘤、罕见病等33种治疗用药,均为国内较短缺的药品,鼓励企业仿制并进入临床使用。33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