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学校动态 >职业院校

准确把握科研着力点 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024

/ 09/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徐晶

手机查看

  大众网记者 刘佳琦 通讯员 徐晶 报道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学研究与教育、科技、人才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整体。新时代高职科技院校的科研工作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诸如科研的方法成果,推动着职业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科研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推动着科技进步、产业转型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科研的实践过程,磨炼中提升着人才队伍现代专业素养、水平和创新能力;等等。扎实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职科技院校应突出科研优势,聚焦科教融汇、产研融合、育人寓研的“三大着力点”,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力量。

  一、聚焦科教融汇,纵深推进教学改革

  科技、科研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汇聚,是高职科技教育的本质使然,智能化时代的高职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高职科技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和完善,关键是突出科研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科学研究,立足服务教学、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服务,不断促进科研教学工作提质增效。一是营造科研氛围,增强教研意识。科研是以创新为目的的、它能够挖掘教师、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赋予科研含量的教育教学一定是生动的、深刻的、富于成效的。对此,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高度重视不定期聘请高校科研院所著名专家做学术报告,定期开展科研沙龙活动,及时发布、展示和交流科技前沿、创新研究成果,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等,努力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大力提升科研水平。二是强化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进步。科技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社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高职科技院校的主要职责是开展研究和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科研工作突出科研机构的设置与建设、科研评价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等,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科技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上的新突破。三是创新科研思路,深化智能教学。面对智能时代“技能教育”系统升级,以“科教融汇发展职业教育”为抓手,紧跟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发展前沿和教育改革步伐,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用科研思维创新教学模式,用科研资源改善教学条件,用科研实践促进教师、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全面提高科技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聚焦产研融合,精心搞好科技服务

  产研融合就是科研与产业、企业紧密结合,强化合作研究,精心搞好科技服务,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是畅通合作研究渠道,找准产研融合工作的切入点。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建立生物园区创新服务联合体、港区企业服务融通体、诸城市“揭榜项目”研发体等,畅通园区、港区和城区的合作渠道,大力促进产业发展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这些做法,受到新华社、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二是挖掘和整合科技研发资源,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效性。高职科技院校应发挥科技研发平台层次高、人才密集、科研成果突出、科研实力雄厚的独特优势,深入企业开展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开发、人才培训等,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加快产业改造升级,助推产品更新换代。三是加强有组织科研,探索企业服务创新模式。变高职科技教育浅层次的跟随式科研,为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推进“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实施技术服务+综合服务的“一站式”企业服务模式,对接孵化机构,经管、机电、机械、生化、艺传、信息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大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三、聚焦育人寓研,开拓创新人才培育

  强化育人寓研,科学研究和遵循职业教育“育人”规律、创新育人途径和方法,推进高职科技“育人”高质量发展。一是树立创新思维,深化人本教育。目前,“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③教师从传授知识技能的经验型转向研究型,拓展人才能力的“延展性”,使学生从“技能型掌握者”成长为“技能型钻研者”,紧跟职业科技发展的新态势、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需求。二是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不断为高职科技育人注入新活力、新动能。进一步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合理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严密的管理服务激励机制、和谐的环境激励机制等等,充分激发和调动教研人员的科研创新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三是探索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做实产业发展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创新育人体。鼓励师生开展技术研发与交流、产业研究与服务的创新活动,拓展科技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将科研与人才培育真正落地转化为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

责编:司心鹏


审签:路时川

责编:司心鹏


审签:路时川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