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学校动态 >职业院校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学构建“三一一”校园数字化体系,以教育智慧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4

/ 07/1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大众网记者 刘佳琦 通讯员 崔维响 报道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按照教育部和山东 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职业教育主线,遵循“深化应用、服务全局”的原则,立足生活服务、教育教学、管理决策等诸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推进数据化和智慧化建设,科学构建“三平台、一生态、一工程”“三一一”校园数字化、教育智慧化行动体系,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建成高速稳定、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平台

  全面升级学校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校园各类生活服务等公共设施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深度支持教学科研、校园安全等,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6.1Gbps,校内主干网带宽万兆,全面提升数据承载能力。使用双栈策略实现信息化设备IPV4和IPV6兼容并存。遵循高安全、易管理的标准,室内外不同场景的设计方案,实现无线网全校覆盖率100%,为移动学习提供环境支撑。校园虚拟云平台扩容,物理CPU达200余颗,数据存储容量达800T,增强数据中心算力和运行效率。建成教室常态化录播系统智慧安防和消防系统。建立健全学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更新升级网络信息安全软硬件设备,完成学校官网、招生就业网、二级网站群和一卡通系统的二级等保测评,为学校网络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二、建成便捷高效、友好智能的生活服务平台

  学校在传统的校园服务基础上逐渐升级智慧化校园服务,为师生提供人性化、高效便捷的智能服务,提升满意度和体验感,并对各项服务数据存储分析,为校园服务开展提供智慧支持。基于网站“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办事大厅提供全部业务系统为师生提供随时、随地、随需而动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基于移动端“企业微信”的工作台,二次开发建设20多个常用办事流程,智能课堂和优慕课、多媒体预约、图书管理、后勤报修、迎新、电子签章、自助打印、一键报警等系统,开通“学生心语”即诉即办模块,实现了师生生活服务一网通办,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服务。

  三、建成协同创新、智能高效的智慧管理平台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体系,通过数据的共享与交换,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中集成办公、科研、教务、人事、学生、财务等系统,消除数据孤岛,实现统一的系统登录、安全认证、各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入口。避免各类系统反复录入数据,采用统一数据中心,提供一站式大数据分析,兼容第三方系统,并提供多种标准接口。建成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个发展中心为学校决策提供科学支持。积极建设平安校园,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教育、校园周边、财产和人身等,校门和宿舍进行人脸识别出入实现学生归寝数据分析和预警

  四、形成“随时能学、随处可学”智慧学习生态

  实现人的智慧与信息化技术智能融合共生的教育形态,用智慧教育观念更新引导生态学习,构建智慧学习的生态环境。基于“校园e码通”和“微信校园卡”的功能定位,统一身份和大数据技术支持的数据分析。升级优慕课、智慧职教、职教云等线上教学平台。建设中医药虚拟仿真、智慧教室、录播教室、无感知听课系统智能化问答系统。建成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室3个、虚拟仿真系统25个、常态化录播教室120间,建成信息化标杆学校及智慧医疗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省级在线精品课1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省级社区教育课62门、省级成人高等教育数字化课6门,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4个。“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4部、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10部,“互联网+”数字教材62部。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中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素材达2.4万条、微课757门。中医学接入知识图谱,打造新形态教学资源。

  五、实施成效显著的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坚持以“创新应用、实践探索、与时俱进”为导向,以培训为突破口,以项目应用为驱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教师信息化应用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搭建信息素养学习平台、开设医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二级和网络安全等选修课程、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等措施,不断提升全校师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三年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教师信息素养培训40余期,培训教师达3000余人次,与企业共同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人数达到100%,建立混合教学课程教师比例达到100%。虚拟教研室5个,省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学能力大赛获奖23项,连续三年获一等奖。教师立项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改革课题39项,信息化教学研究论文300余篇。师生在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比赛、技能竞赛中取得省级以上一等奖16项,二等奖41项。学生在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8项,省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7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0项。

责编:司心鹏


审签:路时川

责编:司心鹏


审签:路时川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