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近年来,山东协和学院坚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学前师范生培养,通过“思专融合、教医融合、专创融合”,培养“德才兼修、保教双优、教研双能”学前教师,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前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思专融合,培养“德才兼修”学前教师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构建“一体两翼”思政课程体系。学校以思政必修课为“主体”,以思政选修课和专题思政课为“两翼”,将党的创新理论、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提升政治领悟力,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构建“同向同行”课程思政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山东协和学院组织修订专业各门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编写出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深入挖掘专业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养“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入脑入心 铸魂育人:“六合六全”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构建“五位一体”思政工作体系。加强党建带群团建设,积极创建样板党支部,构建“党组织+工会+群团+学术组织+学生社团组织”“五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合力;与12个红色教育基地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组织开展红色筑梦之旅、文化传承创新、学术论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衔接、校内小课堂与校外大课堂相互补充、线上与线下全面覆盖,全时空、多角度、深层次、有温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为学生学习、生活、升学、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和精细服务,形成了“思专融合、德才兼修”育人特色。
教医融合,培养“保教双优”学前教师
针对幼儿园学前儿童密集,对卫生健康和疾病防控要求高的实际,发挥学校医护学科优势,探索实施学前教育与医护教育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师范生卫生保健知识和疾病预防能力。
筑牢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山东协和学院将健康教育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普及健康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确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
提升学生卫生健康素养。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人体解剖生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疾病预防与照护》《学前儿童意外伤害急救与处理》等课程,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和教法课,实现教中有医、保教一体,提升学生医教、保教素养。
强化学生保育技能训练。依托国家级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医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生命科学馆和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等,组织学生进行保育技能训练,培养幼儿疾病预防与照护、意外伤害急救与处理等卫生保健与应急救护能力,形成“教医融合、保教双优”育人特色。《目标整合·教医融合·四方联合: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专创融合,培养“教研双能”学前教师
坚持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在实践创新中锤炼意志品质、增长智慧才干。
实施五育融合“课程双创”育人。编写出版《学前教育专业五育融合课程双创教学指南》,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双创教育模块,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必修课程,推动双创教育由传统双创课程拓展延伸至课程双创,贯穿全部课程和教学环节,形成五育融合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实施全员参与“项目双创”育人。坚持以项目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通过多种渠道拓展项目来源,建立项目库,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训练需要。组建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构成的双创教育导师库,形成教师人人指导项目、学生人人参与项目的新局面。修订《山东协和学院成绩管理办法》,将学生项目学习成绩计入学业成绩;设立第二课堂双创学分,成立各类双创社团,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施项目,依据兴趣特长和专业发展自主选择项目、组建团队、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实施全覆盖“竞赛双创”育人。出台学科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完善学生竞赛荣誉体系,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班赛、院赛、校赛、省赛、国赛”五级竞赛体系,让学生在竞赛中锻炼成长,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专创融合、教研双能”育人特色。近三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5项、银奖8项、铜奖10项;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1项,获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省级奖6项。《实施“四维升级”工程 构建“四位一体”双创育人新模式》,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作者:山东协和学院党委副书记 于侠章)
责编:姜申涛
审签:路时川
责编:姜申涛
审签:路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