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桃李茂,朗朗艳阳高——华北电力大学张艳教授专访

2019-04-25 10:55: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大众网教育·海报新闻讯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学识、态度及方法决定着教学的实效性。而就在华北电力大学,不少思政课教师就因教学的“实效性”脱颖而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崔翔教授对此深有感触,他这样说道:“近年来,学校里一批思修课老师比如孙芳老师、张艳老师等悄悄地从学生口碑中涌现出来,我也时常听到不同学生对张艳老师的好评。为学校有这样一批思修课老师点赞!”

  2000年,张艳来到华北电力大学,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她认为人的个体成长与心理的成长息息相关,只有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才会有实效。十多年来,一批批学生从她的课堂中获益,步入人生最美时光。

  “一步入教育事业啊,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三十多年过去了,学生们的成长让她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她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让我最有成就感与价值感的一门课程。做一个远离功名利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我的选择。回顾走过的路,无悔。”相信,随着时光流逝,她身上教师的光环会越来越耀眼。

  滋兰树蕙,教学有方

  张老师的课,总结起来可以用“四有”描述:“有情感、有理论、有境界、有温度。”

  ——许宝成 北京市教工委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聘信息员

  凡听过张艳课的学生,都对其赞赏有加,她的课堂到座率并不依赖几页点名簿,感受到她课堂魅力的学生们把上课视作一种享受。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的行为对课程的效果会产生巨大影响。显然,张艳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成功地由“水课”变为“金课”。相信多年以后,张艳曾经的学生们一定会记得去上思修课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或晚上——阳光、温暖、轻松、快乐的胖胖的“张艳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和一段段深入独到的讲解,使他们这些内心仍在探索、思想尚需锤炼的懵懂少年,沐浴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春风雨露,蝶变新生。

  张艳很愿意花时间打磨自己的课程,她坚持11年进行教改研究与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独特教学方法——学生主体性的彰显与教师主导作用的隐蔽之统一。

  张艳认为,相较其他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大学生成长联系更为密切,更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这门课程不仅应注重知识的传递和价值观念的确立,更应注重“解惑”,即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灵陶冶和道德熏陶,引导其自我教育的同时,启发他们思考关于社会、人生及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新的生活目标。“我们侧重的不单是书本上的理论。”张艳说道,教育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变成大学生的自觉、自主行动。所以,她的课堂教学内容源于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成长实际,进行“陶冶式、感悟式、互动式”案例教学,使社会主义道德理论、法制观念入耳、入脑、入心。凭借自己较为深厚的心理学功底,张艳对课堂上运用的来自于学生生活的案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将自己代入故事中,主动地思考相关问题,并且,这种思考会从课上延续到课下……电子0701班的方相龙回忆起十二年前的思修课,依然会想到张艳老师所分享的那些学长学姐成长的故事,他至今认为那些故事让人领悟颇多。

  除了讲述真实案例,她也尝试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播放主题相关电影、学生自我展示的三分钟“谈天说地”时间、分享“独家”减压方法……她轻松活泼、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受到上课的快乐,她温和亲切、通达明理,更是让学生如沐春风。

  热情、善良又善解人意的张艳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一些学生亲切地将她称作“张妈”。“母亲”给予“子女”的关怀是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不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只要有学生需要,张艳都努力提供帮助。看到学生们从阴霾中走出后的笑颜,她心中也有着满满的获得感。渐渐地,“有了困惑找‘张妈’”成了许多学生的共识。财会1702的李萌宇称许多事自己只会同“张妈”分享,并且愿意接受她的意见。张艳对于学生真挚的爱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信赖她,她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然后,她又把这些例子运用到教学中去,实现了课上与课下的良性循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张艳的这种“陶冶式、感悟式、互动式”的案例教学使她的课堂教学连贯有序而又极具启发性。如张艳所希望的那样,许多学生真心喜欢上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且确实学有所获——主动去思考人生,思考如何完成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

  民间名师,无人亦芳

  民间的名师,学生的贴心人。

  ——崔翔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

  张艳热爱教书,她的内心贴近着学生——尽管“代沟”无法完全消弭,但她却拥有着一个新潮而有趣的灵魂,一个青少年般热情不灭的心态。“每次给学生上课之前,我都会先给我自己的孩子讲讲,‘合格’了我才会讲给学生。”电气1801班的胡亭在与张艳的接触中,真切地感受到她与自己所认识的长辈不同:“她就像一个和我们一起成长的同龄人,可以与之无障碍交流”。

  张艳与学生之间有很多深度互动交流,并以常态化。她对学生关注和教育细致入微。学生们通过课堂认识了张艳,越来越多的人打破了课堂的“壁垒”,他们的问题有大有小,涉及各个方面,张艳总是来者不拒。一个,两个,三个……若干个同学在“张妈”的帮助下走出了痛苦阴影,开始轻松快乐的人生。2002级电气专业的黄鑫至今都念念不忘张艳当年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张老师对我最大的帮助有两点:一是给予我母亲般的温暖和力量,支撑我走过最艰难的日子,直到步入社会;二是引导我走进心理学,帮助我开启心理自助和心理成长的大门,并让我从中得到巨大收获。”行管0601班的王小敏眼中的张艳是个“只要有求于她,必然不会推辞”的人。行管0601班的姜丹丹说,“张老师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每一颗年轻不安的心,何其幸运,当年有您给我们做班主任!”法学1502班的金伟军面临毕业纠结何去何从,就“和张老师聊聊天,找点动力和方向。”当小伙子兴高采烈地给张老师报喜时,张艳很开心……常有学生在毕业后继续同张艳保持联系,昔日与“张妈”相处的时光对他们来说仿佛就是在昨天一样。“你要是我妈多好”!十三年前,某同学带着难舍之情离开华电,离开张艳老师,无数对老师感激之语都化为了这么一句看似简单却饱含深情的话语。十三年后,他在西藏的房间内,给张艳老师写下了一封长达35页的信,他写道:“若不是张老师引我走上正确的道路,也许我还在荆棘丛中越挣扎越痛苦,或者已向命运和痛苦低头认输,乃至与世诀别。虽然现在还未彻底走出,但对自己充满信心。想把自己这些年来内心修炼的成果告诉张老师,因而写下这封长信。深深拥抱张老师,我心中最好的妈妈……” 

  对学生而言,她是老师,却更像朋友,更像母亲。张艳并不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有多么神圣伟大,她说自己只是非常愿意尽己所能去帮助学生,“也许我的几句话,也许我给予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会让学生在迷茫、孤独无助时,感受到一丝牵挂和温暖……”她还会不定期和与她交际最多的那部分同学们进行聚会。聚会上,张艳和学生们会一起随意地谈天,分享生活,探讨人生,2004级电气专业的林祥玉认为每次聚会都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这样的“人生沙龙”是她与学生深厚情感的明证。

  时光流转,张艳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她却依然热情如斯。在学生眼中,她是真正的“贴心人”,崔翔教授笑称张艳是“民间的名师”。

  师范之光,照亮人生

  是您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大学生活,怎样成为一个好人,师恩难忘!

  ——杨宏杰 华北电力大学2014级电气专业学生 清华大学2018级电气专业研究生

  “搞教育,无名也无利。但是为什么还要搞教育?因为教育功在千秋。”张艳的一席话也正体现着她的人生态度:从心出发,不慕名利,追求内在的美与自由。

  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自于复旦大学的思修老师陈果:“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课堂上,生活中,张艳正是如此,做好自己,不与人论短长;自由如风,悦纳一切不完美。她并不希图能通过讲课获得多么大的名和利,而认认真真的讲课,仅仅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她的这种心态,让许宝成老师感触颇深,觉得她的确“适合教书”。她并不是抵御外界的诱惑而坚守讲台,而是讲台对她来说就是最大的诱惑!

  行管0601班的杨鸿菊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一直在网上关注着自己曾经的张艳老师,“她的朋友圈总是给我以阳光、快乐、温暖的印象。我知道她依旧是那个热爱生活的女子,那个热情招待我们这些大小朋友的老师,那个乐于助人的朋友……”张艳以明快、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生活,也教育她的学生如此。张艳是真实的,她只是将内心的热忱和真诚示人。这种真实使她能轻松自如地享受生活。她乐观积极,心中充满希望;她总带着明亮如暖阳般的笑容;她喜欢自由自在地读书、运动、和爱人在各地游历;她喜欢和学生成为朋友;她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的萌芽,每个学生的未来都有无限的可能……

  “真诚、阳光、可爱、平易近人……”学生们不吝溢美之词。“张老师完全可以作为华电的教师到其他学校办交流讲座!”听课的专家也被她打动。

  崔翔教授是这样点评张艳的思修课的:“张艳老师思修课所讲的内容,对学生人生之路面临的各类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的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日益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青年人如何“扣好第一颗扣子”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树立坚定的信仰,张艳将自己所有的美好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艳阳天”下的温暖。有这样的老师,有这样的老师们,是学生之幸,学校之幸。相信,她埋入学生心灵中真善美的种子一定会长成繁茂的森林。

  张艳,教育学硕士,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教授,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校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负责人。2005年至2016年期间8次获华北电力大学教学优秀奖;4次获华北电力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获华北电力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一项;教书育人奖一项。主要研究领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心理健康。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两项。发表论文30余篇。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欢迎。

  作者:文/戈健宇 辛文昱 曾珺宁 周泽楷 林隹祺

  采访/戈健宇 辛文昱 曾珺宁 林隹祺 杨博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大众教育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2018年经济增速排名南快北慢 快在哪里?慢在何处?

    2019042506484925753.jpg

    本报记者 贺林平摄  2019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工作人员在智能熊猫巴士上演示利用掌脉进行购物。创新引领发展大潮下,近年来不少南方省(区、市)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方面下功夫。[详细]

    04-25 08-04人民日报海外版
  •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对话)

    今年3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外商投资法的立法成为关注的焦点。李飞:参照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外商投资法建立了信息报告制度,要求外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企业报告有关的投资信息,便于在外商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方面提供基础信息。[详细]

    04-25 08-04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19世界经济运行展望

    2019世界经济运行展望世界经济世界还面临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么世界经济仍然远远没有从金融危机的一个冲击中间能够复制过来,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总体可能还会维持一个比较偏弱的复苏态势。总体来说的话,未来世界经济的这个进程仍然是不平坦的[详细]

    04-25 10-04求是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宏教授: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还需做好机制化建设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宏教授 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还需做好机制化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基于开放合作,聚焦互联互通,意在开放共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暨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长,“一带一路”中心首席研究员刘宏教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详细]

    04-25 10-04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