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鲁:将葫芦文化进行到底

2019-01-07 14:12: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大众网教育·海报新闻1月7日讯 在东方圣城、孔子故里曲阜,当代著名画家、“葫芦画派”创始人、葫芦文化研究著名学者——扈鲁,始终自觉提升视野格局,涵养人文情怀,勇担文化使命,努力推动中华葫芦文化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为中华文化复兴、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尽心竭智、贡献力量。

  大雅际会:“丝路驿站谋新篇”

  2018年1月14日和3月7日,应青岛“丝路协创中心”邀请,扈鲁赴该中心访问交流,参加2018丝路协调国际交流盛会。中心秘书长张璐女士同扈鲁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在张璐女士的陪同下,扈鲁参观了“丝路协创中心”下设的签证咨询服务中心、“一带一路”国家经贸联络中心、会议中心、综合管理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欧洲中心、亚洲中心、美洲中心等。作为服务“一带一路”的综合性国际协同创新平台,“丝路协创中心”被称为“21世纪丝路驿站”,全面聚合“一带一路”国家优质要素资源,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国家交流的体制机制,是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孵化器”和“反应堆”。

  

  考察交流中,双方特别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等问题和加强“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与“丝路协创中心”在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扈鲁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葫芦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应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走出去,讲好中国葫芦故事,做好“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走进美洲、非洲和亚洲诸多国家和地区,让中华葫芦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播撒到世界各地。

  扈鲁的倡议得到了青岛“丝路协创中心”张璐、赵美玲等同仁的高度赞赏和积极响应,双方就加强中华葫芦文化在“一带一路”的传播与弘扬达成了广泛共识,从而开启了葫芦文化事业的伟业新篇。

  葫芦与“一带一路”的“缘分”由来已久。在古丝绸之路上,丝绸、瓷器和茶叶是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成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标志性符号,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据历史学家考证,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而最初的陶器无论是造型上还是功能上,都是先人们从葫芦那里得到的启发。如今,扈鲁推动中华葫芦文化重新走上21世纪“新丝路”,置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时代背景下,则具有了更加厚重更加深沉的寓意。

  扈鲁指出,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具有和谐意象,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理念。葫芦文化在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民族文化基因的组成部分,季羡林、刘尧汉、闻一多、王世襄等先生都曾对葫芦文化有过重要的论述。葫芦谐音“福禄”,象征内蕴丰富的吉祥文化:和谐、福寿、平安、多子多孙等,自古至今代表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元素。

  葫芦又谐音“福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加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创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加快建设和谐共存的世界命运共同体。在这一倡议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表达了希望与世界各国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为沿线国家发展与进步承担更多责任的愿望,可以说,“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来讲就是一条“福路”。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华文明将与世界各国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而“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的葫芦精神,以及“海上春应尽,壶中日未斜”的葫芦理想宇宙观与此完全契合。

  作为葫芦文化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扈鲁对葫芦这一人文瓜果在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的文化内涵,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深切的体会。他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葫芦这种“人文瓜果”的深刻内涵与象征意义有共同的情感基础。文化泰斗季羡林先生曾说:“葫芦文化不限于中华民族圈子内,它是国际的”。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种植、葫芦创意、葫芦工艺制作的情趣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依附在葫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会成为各国各民族之间互信、融合与包容的基础。例如,日本学者汤浅浩史认为:“从种子的多样性来看,非洲的葫芦栽培植物种,世界各地的种子的类别都有…证实了葫芦起源于非洲的说法”。又如,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第一篇第三十七章第十七首诗有记载“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具有繁衍生息的寓意。南亚的阿富汗人习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南美洲诸国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文化。

  扈鲁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合作理念是开放包容的,而葫芦以其和润平滑的外形特征,以及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成为这一理念的象征符号。因此,葫芦文化完全可以成为链接“一带一路”各沿线国家的友谊纽带之一。

  大道宏开:“最是葫芦”成巨制

  “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以开放的姿态包容不同的政治体制、民族习惯与基本国情,倡导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而在这一过程中民心相通、情感互通至关重要。而葫芦以其圆润的外形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无疑可以成为跨越隔阂的“浮桥”与“纽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扈鲁推出了“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

  扈鲁指出,葫芦有着柔性的亲和力,更有着刚性的渗透力,有直达人心、消除隔阂的力量,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葫芦文化纳入“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这一文化工程,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建立互信、开展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聘请国内部分专家作顾问,同时凝聚了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文化传播队伍,目前该团队已达百余人,包括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有关政府部门,以及诸多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涵盖了世界各地文化研究、民俗研究、艺术展演等多个领域。顾问及团队的全体成员怀着崇高的使命感,为了共同的目标,不辞辛苦、竭尽心智;规划设计单位、出版机构、新闻媒体及海内外各界人士给予了大力支持,这都是推动葫芦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和支撑力量。

  “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分为“葫芦文化研究工程”和“葫芦文化传播工程”两大工程。两大工程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经济融合贡献力量。

  一、葫芦文化研究工程

  《葫芦文化丛书》编纂会议

  (一)《葫芦文化丛书》编纂是“葫芦文化研究工程”的重要内容。《葫芦文化丛书》目前规划设计两辑进行研究编纂。第一辑九卷主要是对中国的葫芦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并对有关史料、文献、图像等进行了梳理集结,今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第二辑分别是“历史研究卷” “文学故事研究卷” “民俗研究卷” “产业研究卷” “博物馆研究卷” “齐鲁研究卷”等已开始编纂,从规划设计、体例要求、开本字数、出版机构等同第一辑保持一致,计划在“十三五”末完成书稿。

  扈鲁指出,葫芦文化研究主要来自于中国众多蕴含着葫芦文化元素的标志性文化,深深植根于肥沃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有的有着丰富多彩的浓重地域文化色彩,着力打造文化特色鲜明、内在联系源远流长的中国葫芦文化研究。在进行文化探索、整理、研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扈鲁强调,各卷平衡考虑地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实现有机呼应、浑然一体,确保葫芦文化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通过这项工作,积极打造既各具特色又包容互鉴的文化共同体,做“一带一路”葫芦文化走出去伟大倡议从蓝图到落地的文化先锋。

  葫芦文化博物馆

  (二)“葫芦文化博物馆”是“葫芦文化研究工程”的重要载体。扈鲁于2010年创办的“葫芦文化博物馆”,集民俗研究、书画创作、藏品展示于一体,目前已经收藏了各地几千件、近百个品种的葫芦,100余册(件)葫芦文化图书、音像资料,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葫芦艺术品,年接待参观访问学者达到千余人次,成为国内具有特色的专业性葫芦文化博物馆之一。同时,该馆还成为戏剧影视文学、博物馆学和民俗学等教学实践实训基地。而依托博物馆这个实践实训与民俗研究基地,扈鲁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民俗研究》《理论学刊》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葫芦民俗文化意义浅析”、“中国葫芦题材的图像意义及风格特征”等专业研究论文和画作一百余篇(幅),出版专著《扈鲁画语》《写意葫芦》两部。

  (三)“葫芦文化课题研究”是“葫芦文化研究工程”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扈鲁主持完成了“葫芦题材花鸟画及其民俗文化意义阐释”“葫芦民俗及葫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拉祜族葫芦文化研究”等省部级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多项,其葫芦文化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二、葫芦文化传播工程

  (一)“立体化的葫芦文化展演”是“葫芦文化传播工程”的重要手段。扈鲁创新展览形式,丰富展览的内涵,从时间到空间,从平面到立体,从静到动,从国内到国外,其最大特点是突出讲好中国葫芦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扈鲁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展演形式。参观者漫步美术馆,听葫芦丝、赏葫芦画、品葫芦故事、观葫芦藏品,看葫芦展演,成为广大葫芦爱好者聚集交流的艺术盛宴,也成为中西文化交织和国内地域文化碰撞的多彩舞台。在海外,“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已经走进了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白俄罗斯等数十个海外国家,展演如一场风暴,在欧洲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西亚北非文化圈以及北美新教移民文化、拉美天主教移民文化、非洲土著文化等海外文化中掀起热潮。在国内,“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已经走进了北京、上海、云南、辽宁、河南、山东等十余个省市,让葫芦文化与所到地域的儒家文化、中原文化、塞外文化、关东文化、回教文化、丝路文化、江南文化、西南文化、青藏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移民文化等彼此呼应。近年来累计举办展演五十余场,观览者十几万人次,成为国内外内容丰富、别开生面、不同凡响的葫芦文化综合展演。最难能可贵的是,“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在海外的展演活动中,扈鲁将所展作品和葫芦文化资料永久留在展地国,以推进世界葫芦文化的深度融合。

  (二)“葫芦画社”是“葫芦文化传播工程”的主要平台。2007年扈鲁发起成立了葫芦文化传播弘扬的立体化平台——葫芦画社,建设了“葫芦画社网站”,开通了“葫芦画社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出版发行《葫芦画社报》,构建起了立体化传播体系。与此同时,扈鲁推动葫芦画社作为特色落地项目,在海内外落地生根,目前,葫芦画社己在美国、加拿大等海外,以及“世界拉祜之根、天下葫芦之源”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中国葫芦文化之乡葫芦岛、中国葫芦雕刻文化艺术之乡聊城、孔子故里、孟子故里、沂蒙山区等挂牌,成为葫芦文化传播弘扬的辐射阵地和体验基地。“葫芦画社”己成为海内外葫芦文化传播的重要品牌。

  (三)“多元化的葫芦文化传播”是“葫芦文化传播工程”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扈鲁在葫芦文化研究、艺术创作、展演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受到《光明日报》《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民网》《美国葫芦协会会刊》《全日本爱瓢会会报》等海内外各级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各类媒体对扈鲁的报道总篇数500余篇。其中,报纸媒体100余篇,杂志期刊60余篇,电视媒体30余篇,网络和新媒体300余篇。“扈鲁”也成为媒体报道中炙手可热的词汇。

  迈步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上,投身文化复兴的时代洪流中,扈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携手海内外全体葫芦文化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葫芦文化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全球化,扩大葫芦文化的国际影响,打造葫芦文化的世界品牌,推进“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这一公益事业向纵深发展,将葫芦文化进行到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白卫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华北黄淮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较差 将有轻至中度霾

    91bbe171feab4321854935d87c2de50e.jpg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7日白天,华北南部、黄淮、江淮西部、江汉、汾渭平原等地的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将有轻至中度霾,江淮西部、江汉、汾渭平原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天气。[详细]

    01-07 08-01中国新闻网
  • “嫦娥四号”成功落月 “鹊桥”搭通信桥梁功不可没

    2689549734.jp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除了为嫦娥四号任务提供中继服务,“鹊桥”还将开展科学与技术实验。中继星上还搭载了中山大学研制的激光角反射镜,将开展迄今最远距离的激光测距试验,为未来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详细]

    01-07 08-01新华网
  • 尼日利亚瓦拉农场:中国技术让我们的日子好起来

    ■利用再生稻技术,尼日利亚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粮食自给,这对于非洲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意义重大。本报记者 姜 宣摄  尼日利亚西北部凯比州的瓦拉农场,一块块稻田整整齐齐,满眼望去金黄一片……几台大型收割机已经进场,陆续开始作业,瓦拉农场又迎来了大丰收。[详细]

    01-07 14-01人民日报
  • 美国优胜美地一游客死亡 政府关门致管理人员不足

    据外媒6日报道,一名在美国加州优胜美地游玩的男性游客,圣诞节当天不幸因受伤落入水中,不治身亡。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表示,一名拜访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男子在内华达瀑布上方头部受伤后落入“银围裙”(Silver Apron)水域。[详细]

    01-07 14-01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