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探索未知 无用之物并非无用

2016-03-16 17:42:00来源:大众网作者:方家瑞

  著名学者顾颉刚大学毕业后专门花几年工夫研究孟姜女故事,有人不解他的这种研究有何用处,他却淡淡的说没什么用处,只是他自己高兴。然而,他所撰写的关于孟姜女的论文却被刘半农誉为“二千五百年有价值的文章”。

  似这般看似无用却价值重大的行为古往今来数不胜数。自然哲学之父泰勒斯面对朝夕更替的世界发出了“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的疑问,周围人都嘲笑他的疑问毫无意义:“世界从哪里来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而泰勒斯却毫不动摇,在日复一日的苦思冥想中,他隐约觉察出是万事万物构成了世界。正是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疑问开启了哲学。

  明代心学大家王守仁不满足于四书五经,异想天开的想知道山与月孰高孰大,父亲和老师都斥责他的这种无用之说,坚持四书五经才是王道。而王守仁却开始了不懈的思考,终于得出了“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于天,当觉山高月更阔”的结论。少年王守仁用自己朴素的辨证法思想对这个问题的作答被后世誉为明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

  这些思想或行为于常人似乎无用,而于他们,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包含着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和不懈探索,虽不被常人理解,他们却自得其乐。

  而从何时起,我们现代人却丧失了这种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兴趣,事事追求实用主义。做科学研究只追求研究价值而非剖根问底式的钻研,也许在我们感叹在物理化学等科学领域无法诞生诺奖得主的同时,也应该反思我们是否应该用实用主义对待科学。事事追求有用也许造就的结果就是事事无用。也许电影《刺客聂隐娘》能够感动观众的原因就是导演侯孝贤所认为的这部电影的无用。在文艺商业化的大潮中,侯导仍能凭自己的兴趣花费几年的时间对一部电影细细雕琢。有人问他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制作这样一部既沉闷、题材又冷僻的电影值得吗,拍出来也不见得有用。侯导只是一笑置否。而就是这部没有什么商业价值的影片被誉为对唐朝文化最精致的再现。想必侯导也不认为它有用,只是兴趣使然。

  余秀华身为农民却对一切事物充满了热爱和兴趣,凭自己瘦弱的身躯在诗歌和文学的世界里踽踽而行,村民认为诗歌无用,而她却自得其乐。

  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固然正确,我们却不应仅因追求实用主义就丧失了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和求知欲。无用与有用毕竟是相对的,无用之物并非无用,此乃无用之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满德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