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本版“话说教育质量”系列报道于10月30日、11月13日连续推出两期后,在广大读者特别是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主打报道《如何确保大学教育质量》、《“淘汰”何时成常态》和评论《“睡不醒”与创造性》、《大学不是“保险箱”》等都受到读者好评。
继前两期着重探讨高等教育的评价机制和淘汰机制之后,本期着重探讨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的学分制和学制问题,旨在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机制、逐步实行学分制、不断完善弹性学制方面,深入探讨提升教育质量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本报记者 董洪亮
学分制不仅赋予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在自主选课上有了更大的空间,也给大学教育增添了活力,使得学生既可以修满学分,提前毕业,还可以选择休学到校外创业或者打工,然后再复学。
学分制是学习西方大学的做法,在与学年制的结合方面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学生如何更好地认识并把握学分制、以提高选课的自主性?学校如何扩大师资等教育资源,为学分制的充分实施提供条件?
学分制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许多高校正在探索使之完善的有效措施。
休学创业的学生案例,显示学分制的活力
李四维是学分制的受益者,他2005年从南开大学附中毕业,进入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读本科。2007年春季至2009年春季,李四维选择休学创业。
李四维在天津注册了一个生产、推广水下机器人的公司。他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学分制让我和同学们有了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如果学校不实行学分制,我根本不可能在读书期间就创办公司。”
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积极研究、主动适应学校的制度,李四维的经历对大学生富有一定的启发性。他在中学时就爱好计算机,由于有计算机方面的特长,李四维被保送进入北京交大。他说,到大学后,学校的《学生手册》介绍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具体情况,“我就思考自己怎么来合理分配学分,以便于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兴趣。” 李四维与同学一起创办了一个计算机方面的学生社团,还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他告诉记者:“除了专业知识,在大学里所受团队合作、为人处世的熏陶对我创业也有很大帮助。”
据了解,许多实行学分制的高校,一些提前修满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或毕业设计的学生能够提前毕业。
学分制如何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99年开始推行学分制,至今已有10年之久。学院教务处处长江新兴说,学分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确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每学期开出了大量的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学分制给学生更多的选课自由,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兴趣进行选课,对于学生的成才有好处。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分制还支持学生跨系、跨校选课,在本校外系和本校确认的其他高校修得的学分,学校予以承认。比如,该院与中国传媒大学之间就有学分互认的做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还与国外多所友好交流学校互认学分,其中包括外语类的英、日、阿等语种,非外语类的旅游、金融、法律等专业。学院又在与对外经贸大学就学生学分互认进行协商。
据记者采访多所高校得知,学分制涉及学生培养的许多方面,其中与学制密不可分。学分制要求弹性学制,就是说,本科学制不能框死在4年。目前,我国实行学分制的高校一般学制都放宽到6年,在6年中完成学分即可,有的学校时间弹性更大。
培养方案如何按照学分制设计?据北京交大教务处副处长侯永峰介绍,学校本科生按大类培养,就是新生按学院入学,一、二年级不分专业,进入大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或者方向。学生学习的内容共分通识、学科门类、自主教育3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分为必修、限选两个部分。北京交大实行完全选课制,所有的课程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必修课学生可以选择教师,这给教师比较大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学分制在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是否会出现“放羊”失控现象?侯永峰说,学校有配套的学业警示制度,每个学期有最低学分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会收到学校的警示和提醒。
与西方一些大学比较,我国许多高校通过学分制给学生选课的自由也不少。
据北京工业大学张永祥教授介绍,英国伯明翰大学本科生必修学分约占总学分的83%,限选、任选学分共占约17%;北京工大本科生限选、任选学分共占约24%。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郑国民教授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多年,他说,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结合方面,在哈佛大学表现并不明显,本科生绝大部分都是4年才能完成学业。哈佛大学规定学生先修通识课程,再修专业课,学生的课程压力大,虽然实行学分制,由于学校要求的必修课偏多,而且课程的结构与数量都是规定死的,所以,学生的选择性并不是特别强。
郑国民认为,过去我国高校的课程设计、学制及培养方案是自上而下的、完全计划性质的,现在,高校实行学分制,尊重学生的需求,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进步。
学分制需要怎样完善
有的教育专家评论说,学分制在我国多数高校执行得不够完全、不够彻底,与原来的学年制没有太大的区别,虽然允许学生选课,但在现实中,学校对必修课、整个学分结构多为硬性规定,学生可以选择的课并不多,可选的时间也不够长。对比日本的情况,有的教师认为,日本的商科学生只要主科几门课程选择商科,其他课程完全能够选修别的模块的教学内容,这些学生都可以毕业。
在肯定学分制的同时,一些大学生在校园网上讨论学分制时说,“想选的课名额已满”,“对所选课程的授课老师、主要内容并不太了解”,“有时就是为了拿学分”……在校学生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分制的不尽完善之处。
学分制的一个前提是校方能够开出比较充分、丰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然而,许多高校有关负责人都向记者反映,由于受师资所限,学校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选课愿望。做得比较好的北京交大每学期能够开出2000个课堂,但仍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除加强师资力量外,北师大郑国民教授建议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学生介绍自己所开课程的讲授内容、特色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他说,在哈佛大学,无论多么大牌的教授,新学期都会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课程。
某些高校的具体管理人员认为,虽然学校允许学生延期毕业,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学生4年没能修满毕业要求的学分,不管剩几个人,学校都得安排他们继续学习,管理上挺麻烦,这种事挺头痛,他们又占了学校的教育资源。”
学校当然希望学生提前毕业,但是,现实中能够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并不多。据了解,有一些实行学分制执行得比较彻底的高校提前毕业的学生也不到1%。许多高校并没有按学分收费,而是按照学年收费,学生如果因为比较少的学分而延长至5年、6年毕业,就要交整年度的学费,而且,找工作时也面临一些麻烦。据了解,有一些实行学分制的大学按学分收费,北京的高校多为按学年收费。因此,有专家建议,最好都能按照学分收取学费。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些用人单位的负责人会对提前毕业的学生打一个问号,他们总认为大学本科应该是4年,“你怎么3年就毕业了?”看来,学分制的实行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北京交大的一项调查表明,有20%左右的学生能够用好选课自主权。北师大教务处处长涂清云教授认为,完善学分制,也需要学生自身增强自主性,使用好自主权,不但主动选课,还要明白选课的目的。他说,现在许多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这可能与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取向不确定有一定关系。对多数青年来说,读大学是一个明确的目标,读完大学之后干什么,就不太明白了。
因此,有专家建议,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导论”两门课程的配合,引导学生选课。
有的教育专家指出,一些教师不太负责任,给学生评判学分稀里糊涂;有些教师讲完课就走人,学生再难见着他,无法给学生指导参考资料,更谈不上与学生交流、研讨了;还有一些教师一旦带研究生,就不给本科生开课了。这些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