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教育>大众教育新闻>大众教育重磅新闻

【书评】一个村落和一个时代的春秋

 

一个村落和一个时代的春秋

――评展恩华长篇小说《梅庄旧事》

朱沙

 

     接触到展恩华的《梅庄旧事》,是个很偶然的机会。早就听说《梅庄旧事》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济南全国书博会上参展,社会反响不错。今年6月份,一位朋友读完这本书以后积极向我推荐。从拿到书的那天起,我畅快淋漓地读了两次。这部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明快动人、比喻生动传神的小说,读来给人一种细雨切切风徐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感觉。书中数条线索的交替穿插,显示了小说故事情节的丰沛性和可读性;人物性格的生动刻画,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性;鲁西南地域风貌的呈现,显示了民风民情的浩繁浑厚与多姿多彩。

   

一部浓缩的乡村历史

《梅庄旧事》以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鲁西南农村生活为背景,生动反映了“梅庄人”的原生态。该书以宏大的叙事、鲜活的人物、亦庄亦谐的语言,描写了一个村庄的人们在特殊年代的生死荣辱、恩爱情仇。本书善于在生活细节中体现时代的质感、探触人性的深浅、折射历史的变迁,是一部难得的透着深刻哲思的历史沉思录。

《梅庄旧事》所处的年代,生活是断裂的,人性是扭曲的。但是,书中的人物仍然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在一切非正常的劫难中学会生存,是中国农民世世代代最真实的生存状态、最朴素的生活哲学。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说,“我总想尽可能地去生活,想自我保存,想延续和培育一切比我们自身更大更有力,虽属于这个小‘我’却从四面八方溢出这个小我的东西。”

一个不大的村庄,也就几百户人家,却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发生了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事情。人伦被漠视,道德在沦丧,生活充满了尔虞我诈,充满了不应有的血腥。已亡地主的老婆大油袖多次被批斗,遭受歧视,备受折磨;地主的女儿梅琴,是个才女,向往融入时代,可是在狗剩、张卫东的逼迫下,难逃厄运,走向绝路。

著名作家刘玉栋在评价《梅庄旧事》时说,“一群芸芸众生相聚在一起吃喝拉撒、繁衍生息的地方就是一个村庄。他们仿佛世界的边缘,但又时常被时代的大潮所裹挟,于是,他们在无形中成为民族命运的共同体。”

狗剩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乡村中不乏这样的角色,他们命运坎坷,却又自甘堕落。好逸恶劳的他,“比八戒还丑不说,又懒得腚里爬蛆。”他怀揣着流氓无产者的激情,运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去寻找女人,寻找权力。作为孤儿,狗剩最渴望的一个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他喜欢聪明美丽的梅花,却又不是人们常说的爱情,更像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

梅广慧是一个村干部,这人有些狡黠,有些管理村庄的经验。梅广慧身上所表达的,除了一个基层干部对事业和家庭幸福的追求,更多的是农村伦理道德。文革开始了,在上次批评梅庄“是一潭死水”的时候,他组织了对大油袖的批斗会,还让地主梅尚德陪斗。可是在做这样安排的时候,他没忘了让张卫东去把柳子迁先生请来,顺便唱几段渔鼓,让大伙乐呵乐呵!在社会动乱、道德几欲崩溃的时期,他依然对于本家地主梅尚德,始终抱以同情之心,给与一些关照。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他最终被造反派张卫东赶下台,站在了梅尚德多次被批斗的地方。

张卫东。从本质上说,张卫东是个上进要强的人,但是因为所处的时代,他迷失了自己,最后成为一个打砸抢分子,带给了梅庄人巨大的灾难。

大油袖、梅广济等等人物,也是作者浓抹重彩的对象,成为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

《梅庄旧事》把文革那个“大”事件和平民“小”人物统一在一起,它不仅让读者再次想起那“不该忘却的历史”,更带给人们一种历史的回味。

 

一幅优美的民间风情画

《梅庄旧事》是一次乡土怀旧的追寻,这种追寻,来自作者对乡土的感情,忧伤而明丽。全书弥漫着一种浓郁的地气,《梅庄旧事》用乡土的地气,接通了文学的地脉。乡土与文学,气韵相通,气息相连,云翳温润,紫气氲氤,水乳交融。

毫无疑问,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作品的展恩华,有驾驭语言的天赋,《梅庄旧事》的语言亦庄亦谐,生动鲜活。作者对汉语和鲁西南方言的娴熟运用,尽显了文字的妩媚和瑰丽。在诙谐方面,常见这样的句子,“哪里有屎,哪里就会落苍蝇。哪里有乱子,哪里就有围观的人群。”狗剩为了提醒张大嘴堤防老婆与梅广济偷情,说道:“你也别光顾着看坡,也得看家。小心有偷腥的猫。”梅广济说:“狗在家呢,猫不敢去!”,狗剩说:“猫是不敢去,可狗敢去。你家常常有狗拉秧子”。而庄重优美的语言,更是俯视皆是,“那是一个多美的春天啊!菜花、野花争相开放。芥菜花开得最艳,小小的、密密的花朵儿挨挨挤挤,金黄黄一片;黄色的蒲公英在草丛里像星星般地闪烁;美丽的紫罗兰像是全身洒了香水的公主,令人神迷;田野的麦苗虽有几分稀疏,却泛着春天崭新的绿。阳光灿灿的,春风暖暖的,阳光花影之间,那花粉拌着馨香浮成一层淡淡的烟。那花斑的蝴蝶一只只、一对对、一群群翩翩地飞;蜜蜂们更是赶着花趟儿来了,嘤嘤嗡嗡地歌着、唱着,快乐地采着花蜜。那迷离而又清新的野韵里便萌生出一种春天的躁动。”这种惟美的描写,展现了作者驾驭言语的能力。同时,梅琴创作的大量诗词,表现了作者丰厚的国学底蕴。“玫瑰并蒂鸟语伤,小院月如霜。秋风吹动女儿衣,愁思断人肠。花易谢,梦难长,前景茫。遥问情郎,今宵何处?夜色正凉。”

书中的民歌俚曲,就像是历史深处的回响,不绝于耳。看这段描写,人群里有人喊:“唱《下关东》!柳子迁简板一打,渔鼓一击唱了起来:“正月里,正月正,老汉推车下关东。弯腰撅腚使劲推,热汗四流肚子空。二月里,龙抬头,老婆拉车在前头。一摇三晃走不动,骨瘦如柴直哼哼。三月里,三月三,山东年年遭荒旱。寸草不长地裂缝,逼租要债气难咽。四月里,四月八,年年庙里把香插。磕头烧纸许神愿,菩萨根本不管咱。五月里,五端阳,糯米粽子谁能尝?地主老财酒肉臭,穷汉大家饿断肠。六月里,整半年,推车出了山海关。离家越远心越凉,何时才能回家园?”薛蓉教女儿唱的儿歌:“水石榴,矮扑扑,不到十五做媳妇。婆婆打,公公骂,跳进黄河淹死吧。”

书中有很多关于乡村爱情的描写,赵诗文与梅花动人心弦的至爱深情、张卫东与郭兰的激情、大油袖与吕瑞清的“合铺”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爱情,向人们展示了在动乱的岁月中,依然不乏荡气回肠的情感故事。即使是有些坏坏的梅广济,也是在寻找一份爱情,他和李玉芬从偷情发展到一份真正的爱情,也算是正果。李玉芬被人当作大破鞋游斗,嘴巴抹了屎,一头撞到树上昏死过去,梅广济嘴对嘴做人工呼吸,扛起李玉芬一步一步走回自己的家。大油袖赞叹:“像个爷们!”

 

一个疯狂的时代远去了,它留给我们的不止是伤痛,也有很多血的教训。诚如作者所说,故事的意义不在于“忆苦”,而在于“思甜”;不在于“追究”,而在于“启迪”。它告诉人们,建设一个“和谐世界”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这样,《梅庄旧事》无疑完成了对于生命的关爱,对于人性的追索,对于未来的警醒。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它总是在现在中孕育,朝向未来。苦难有时候太强大了,然而正是这种强大,才能真正体现出生命的力量。展恩华要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强大的力量。

张敏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