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发展待解教师编制之困
近日,几个关系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接连下发。一是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安排;接着教育部下发全面实施“特岗计划”、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各地对这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举措表现出极大的期待,社会反响也十分热烈。长期以来城乡教师编制“倒挂”,农村中小学编制紧缺、“有编不补”的情况,备受各方关注。
编制“倒挂”成困局
广西凌支县伶站瑶族自治乡某村小,是2001年集中了3个教学点合并而成的学校。2004年,又戴上了初中的“帽儿”。2006年秋季开学时,该校有9名教师,146名学生分属9个年级,每个年级学生数量最多的20人,最少的11人。按照农村小学23∶1的生师比计算,这所学校的教师是大大超编了。但学校的实际运转情况是,所有教师的周课时都在28节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0节,而且全部跨年级、跨学科授课,有的一人教三四门。光从课时量来看,这所学校教师所承担的几乎是城市同类学校教师的两倍!这样的情形显然是与编制有关。
据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研究的专家袁桂林介绍,这种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在农村学校“处处可见”:农村教师平均周课时数在20节左右,大约要超出城市教师5节左右。在河南、安徽等中部大省,很多农村学校没有音、体、美和外语教师。校长们说是想开齐规定课程,但学校不可能为了这些科目专门占用教师编制,因为首先要保证考试科目任课老师的编制。很多乡镇中小学已经很多年没有了孩子们的歌声。
在前不久召开的“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就指出,现在执行的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城市、县镇和农村的生师比,分别是19∶1、21∶1和23∶1。单从学生数量来看,这个比例很正常,但我国广大农村地广人稀、生源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较小、成班率低等重要因素没有被考虑进去,由此造成了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困局。袁桂林教授认为,这样的编制“倒挂”,在客观上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有编不补”难提升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农村教师在目前的超负荷工作状态下身心俱疲,应付好日常教学已勉为其难,要提高,实在是没时间、没精力,也没机会。
每周以5天工作时间计算,如果周课时达到30节,平均每天6节课,一名教师一天紧张的工作节奏可想而知。仍以伶站瑶族自治乡某村小为例,大专毕业的校长黄莱还担任着六年级班主任,教六年级语文、五年级数学、初三化学及全校音乐课。在“基本工作”已经占据了教师们全部时间和精力的情形下,授课能有保证就不错了,质量难以要求,进一步提高更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正像有的老师说的:“别说参加继续教育,现在连病也不敢生呀!”
一方面是教师紧缺,一方面在有的地方又“有编不补”。有的贫困地区因为地方财力困难,空额一直难补;而在另一些地方,存在“吃”教育空编的现象。一名在某中部大省教育厅工作多年的退休老领导说,在市县一级,教育的空编被“调剂”给其他部门的情况很普遍。
“有编不补”的结果之一是农村中小学多年难见新人,40岁以上教师成为主力。据了解,山东某村小的教师平均年龄47岁。另一个结果是有大学毕业生却因“没编制”进不来,只好请代课教师。山西省不久前公开的数字显示,该省中小学空编16000多个,然而临时代课的教师数量超过3万人。
袁桂林教授忧心忡忡地说,音、体、美开不了课,我们怎么在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年龄偏大和代课教师多,在岗教师难进修提高,又如何给农村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
编制标准应倾斜
我国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对农村学校很不利,因为这个标准仅仅考虑了生师比一个维度,而缺乏教育质量理念,缺乏城乡均衡发展导向。庞丽娟教授建议,尽快调整城乡“倒挂”的不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抓紧研究和制定城乡双轨制编制标准,编制标准应该向农村倾斜。
袁桂林教授认为,要从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一是计算编制要有通盘考虑,不能只硬性规定一个生师比。核定教师编制要多种因素共同考量。从真正的教育实际需要出发,教师编制除了考虑教师和学生比之外,还要考虑任课门数与教师比、周课时与教师比等因素,规模小的农村学校还要考虑年级数与教师比,分别制定出权重。二是应以农村学校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适当增加教师数量。以县为单位计算不太合理,因为每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需要数量取决于该校的年级、班级数量、课程门类和课时数量等因素,按照县域行政区域计算,不能保障该区域内每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需求。
袁桂林还建议,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教师,要有个特殊政策。因为如果再不重视这些事关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真的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农村教师的学习再提高问题,袁桂林提出,一些国家级、省级培训都是面向骨干教师,其实年龄大的教师、代课教师同样需要培训。等他们自然退出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着众多的学生,对下一代的影响可能更大。
记者连线到河北省威县教育局局长张宏,这位基层教育行政负责人认为,必须由省级政府来统筹落实中央文件提出的严禁“有编不补”以及完善新教师补充机制。因为在贫困地区,有时政府有心无力,只靠本级财政难以根据缺员情况给予补充。而由省级人民政府出台文件,每年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招一批优秀者补充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以补充自然减员教师数,就有了保证。
■本报记者 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