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留学移民 > 移民专区
本站搜索:

踏入陌生经商环境 澳洲华人移民讲述创业艰辛

2012-08-10 17:11:00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键词: 华人移民 油费 讲述 澳大利亚留学 美景
[提要] 澳大利亚每年都要接收10万多移民,其中华人移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王先生说,办学校对他来说是个全新的事,每天大部分时间他都花在学习和处理学校的事情上。谈起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苏先生觉得中国的亲友更重视亲情,而在这里,每个人都非常独立。

  澳大利亚每年都要接收10万多移民,其中华人移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踏入一个陌生的生活和经商环境,华人移民与其他移民一样都面临人生的新挑战,遇到一些可能完全出乎意料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体会。

  悉尼、墨尔本、黄金海岸,初到这里的人都会被澳大利亚的美景吸引,流连忘返。不过华人王先生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真想回去”。他正重新审视自己当初的选择,衡量是否应继续留在澳大利亚。

  赴澳后,王先生没有选择打工,而是经营一家语言学校。起初他觉得经营学校前景应该不错,比较稳定、单纯,接手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过于简单。学校基础比较薄弱,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为经营好学校,他投入很多精力,但学校运营起起伏伏,让他很受打击。

  王先生说,办学校对他来说是个全新的事,每天大部分时间他都花在学习和处理学校的事情上。他要努力了解和熟悉政府的相关规定,与同行交流。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王先生心理上没有安全感,总感到是在孤军作战。

  到澳大利亚快一年了,王先生仍没能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刚来时路不熟悉,要开车办事,要习惯左行驾车,要找房子、租房子、买车、买家具、买电器、买保险,“总之无论生活还是生意都是一切从头开始,非常不容易”。

  苏先生与王先生的经历类似。因为妻子到澳大利亚留学后申请了移民,苏先生也随之赴澳。在中国时苏先生的生意已小有规模,但到澳大利亚后因语言不通,创业初期经历了数不清的辛苦。苏先生起早摸黑,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这对在国内做跷脚老板的他来说很不容易。他扛石头、做橱柜、卸货柜、开叉车,什么活都干。妻子清楚地记得大热天他只穿一件背心、满身大汗干活的情景。

  苏先生原本是善于捕捉机会的商界强人,在澳大利亚却感觉自己找不到机会,原本善于捕捉对方思路的他发现对每个人好像都看不透,他发现与当地人在思维上的隔阂无法用语言解决。

  谈起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苏先生觉得中国的亲友更重视亲情,而在这里,每个人都非常独立。他刚来澳大利亚的时候觉得朋友之间应相互帮助,却发现哪怕去一个地方大家都要分担油费,这让他震惊不已。苏先生说他最早的不适应就是感到“失去了中国那么好、那么亲密的朋友”。

  身材娇小、笑容开朗的刘女士说自己来到澳大利亚后变化很大。在国内她可以“天塌下来就扔给别人”,在这里不一样,要面对和处理问题,让她感到肩上责任很重。刚开始看商业报告,很多专业词汇都不懂,她逼迫自己学习,在工作中锻炼,语言提高很快。

  在生活上,她身兼几职:保姆、司机(开车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打理家务。刚开始做家务是赶鸭子上架,现在则觉得很有乐趣。她很自豪地说:“别的不敢说,现在我做家务一流!”

满德利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