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5 17:16:00 作者:夏莹 来源:中国教育报
金秋十月,一位美国客人到来,她是美国前教育部副部长苏珊博士。我代表南京教育局欢迎她的到来并陪同她参观了北京东路小学。
在参观北小“娃娃科学院”的时候,小学生用英语给她做介绍,她微笑地看着孩子,我看出她关注的不是孩子说什么,而是关注说话的孩子。面对她的这份关注,我那莫名的激动瞬间化作了一种急切希望了解美国教育在做什么和美国教育官员如何评价中国教育的渴望。
“一般中国人看来,中国学生学习刻苦、性格内敛,美国学生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您认为美国教育中最成功的是什么,最遗憾的是什么?用您的眼光看中国教育,您认为最成功的是什么,最要改进的是什么?”在向苏珊简单介绍了南京及南京教育情况后,我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苏珊细致地做了解答:“中国教育一大优势就是重视教育,学生学习认真投入,他们不仅为自己学,也为社区、为国家学。我在中国看了很多好学校,他们把好的教育理论和经验融入教育实践中,很多学生性格开朗、能力强,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中国,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中接受挑战。美国教师也反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重要,但教育质量还是通过测评获得,两者如何平衡是个问题。”
苏珊认为,美国教育面临两个挑战:一是只有少部分学生努力学习,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学,缺乏学习动力。二是美国家庭对教育不专注。除了少数最好的以外,大多数家长对教育的支持和鼓励都做得不好,大部分美国父母希望孩子过得开心,享受童年。当快乐童年与刻苦学习发生矛盾时,家长一般会选择让孩子享受童年的快乐。
面对美国教育面临的挑战,苏珊提供了美国的对策:
不同的学校之间发展程度和条件是不一样的。通过使用一些工具,如信息技术,努力扩大优质的教育,把最好的教育推广到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
加强教师培训,转换教育思想理念。教师的培训,致力于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换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习责任转换到学生身上。过去认为孩子一定要被动灌输,现在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教师要从对学生知识的教学,转换到教会学生对知识的选择和判断上。研究表明,很多很小的孩子能够深入地学习,只要给他学习机会。一些优秀的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解决问题、项目研究为主,通过小组学习,通过技术运用,学生写论文、演示等来学习交流。
建立合适的评价方式。美国有50个州,其中46个州建立了新的考试标准,测试学生学习的深度、理解的能力。这个测试不是做选择题、判断题,而是阅读。例如,给学生两篇文章,让他阅读后比较哪篇文章更好,好在什么地方。从数学角度看,不仅教学生运算,更注重开发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传统教育与现实脱节,学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因此,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是否能深入理解问题的答案,并能运用到生活与实际之中。
苏珊放慢语速,非常认真地对我说:“美国10%的优秀学生大约有500万,中国的10%将是多少我没算过,我知道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我告诉美国学生,中国前10%的优秀学生就是你们的竞争对手,你们将来会在跨国企业相遇,你做好准备了吗?你是他们的对手吗?中国人会讲英语的人数就是美国整个人口数。”
苏珊的清醒和警觉,或许可以折射出今日美国教育忧患意识的一个缩影。 ■夏莹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