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移民 > 留学资讯

优秀女麻省理工读博:发现数学之美

2012-03-16 15:03:00    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键词: 李楠 数学与应用数学 麻省理工学院 数学专业 享受
[提要] 在麻省理工学院主楼前,李楠手里拿的是她经常研究的几何对象多面体。还是……”在种种疑问中,李楠开始了留学生活,开始了她对自己、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2008年,李楠成了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招收的23位博士生中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那年她22岁。

在麻省理工学院主楼前,李楠手里拿的是她经常研究的几何对象多面体。

2009年,李楠(后排右二)和住在一栋宿舍楼的好朋友在一起。

2011年李楠(左三)和同学在冰岛开会。

 

  “周六中午12时10分见。”李楠约定的采访时间精确得有整有零,不愧是数学专业的学生。

  4年前,她成功申请到麻省理工学院(MIT)数学系研究生资格。“非常高兴,但很奇怪,这种高兴只持续了两三天,就感觉彷徨,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是拿学位?是发更多论文?还是……”在种种疑问中,李楠开始了留学生活,开始了她对自己、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从“第一名”到“不敢问”

  坐落于查尔斯河畔的麻省理工学院,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能被其录取,李楠当时也觉“没想到”。

  “我现在的导师理查德?斯坦利(Richard Stanley)教授的推荐信很关键。”说起和斯坦利教授的缘分,缘自李楠读本科时。当时她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题目正是基于斯坦利教授提出的一个猜想。“具体是研究一个带参数的整数线形方程组的解的性质。在辅导老师陈胜的指导下进行。解的过程中遇到些问题,陈老师便提供机会让我写信咨询斯坦利教授。”

  大三时,李楠在一个国际会议上见到斯坦利教授,并向他讲解了研究进展。斯坦利教授最终在李楠申请麻省理工学院时给她写了推荐信。2008年,李楠成了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招收的23位博士生中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那年她22岁。

  还未来得及回味申请成功的喜悦,学习压力已扑面而来。同专业的同学大多来自世界顶尖大学,数学背景很强。“我跟他们相比,学术上差距很大,这也是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本科成绩回回第一的李楠当时的感觉却是,这个不会,那个也不会,可谓不知从何做起,陷入一片茫然。“心理落差很大,有些不自信,甚至自卑。”

  以至刚开始时,李楠不敢向同学请教问题,因为觉得自己问的问题“愚蠢”。后来,她发现同学都非常好,根本没有那样的想法。“我就去和他们讨论、交流,而且导师也给了我很大鼓励。”

  李楠记得,斯坦利教授有一门课,作业题目分难度系数。“我知道他欣赏能解难度系数高的题目的学生,就跟他说,对不起,我只能选难度系数低的解。但他很理解,告诉我,‘没关系’。”

  “斯坦利教授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做适合学生的研究方向。”李楠说,这让她明白,之前学的东西不太够,并不影响后面的研究,“自信就渐渐培养起来。目前的研究进展顺利,有些题目是独立完成,也经常通过讨论班和学术会议和别人交流合作”。

  “这个适应过程要多久?”

  “大约要两年。”李楠说。

孙海燕

editor

更多

相关阅读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