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中心 > 公务员
本站搜索:

十年人数猛增近42倍 “国考热”中读出什么?

2012-11-02 16:19:00    作者:王昊魁   来源:光明日报  

关键词: 国考 考公务员 国考热 部分考生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
[提要] 10月30日,考生在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达州市考区一考场参加笔试。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国考报名人数减少与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原因有关,但不能就此判断“国考热”降温。

  10月30日,考生在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达州市考区一考场参加笔试。据四川人事考试中心10月30日公布信息显示,来自全国各地超过22万名考生分别参加了30日举行的四川省省直机关、垂直系统、法检系统、监狱系统、公安、各市(州)公务员招考笔试。 新华社发(邓良奎摄)

  提要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近日结束,资格审查合格人数约133万人。据统计,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从2001年的3万多人,到2011年的141万多人,十年间猛增近42倍。国考报名通过审核人数已连续四年超过100万人。国考已成为华夏大地最热门的考试。

  政府也是人才蓄水池

  “现在放弃了周末休息,专心备战国考。一天看七八个小时,上午行政能力测试,下午申论,完全按照考试时间复习。”10月16日,北京市海淀区某高校自习室,记者遇到了前来学习的研究生陈颖。她告诉记者,宿舍6人都有参加国考的打算。

  的确,做国家公务员正成为许多毕业生就业的“首选”。用去年顺利通过考试,现供职于北京某机关单位的徐女士的话说,“一次复习,终生受用,性价比高。”

  统计显示,国考报名合格人数由2001年报名合格人数32904人,上升到2011年的141万多人,十年间猛增近42倍。“感觉像是摸彩票。”陈颖这样形容国考。

  “2011年国家能源局某职位竞争比例达到4889比1,想想都可怕。”也报名参加国考的北京大学法学院2009级研究生张树礼这样对记者说。

  采访中,有人说,公务员报考“热”成这样是不正常的现象,是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对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赵成根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说,公务员考试出现了几百比一,甚至千里挑一,我相信这样选出来的人,到国家公务员的岗位上,一定能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作出相应的贡献。

  赵成根认为,与其争论这么多人该不该考公务员,不如想办法把国考办得更规范,通过较为公平的考试,把最优秀人才吸纳到公务员队伍中去。此外,政府还应扮演人才蓄水池的作用,经济好的时候,可以多为社会输送一些人才,真正盘活全社会的人才。

  考生的心态日趋成熟

  据统计,国考2010年报名资格审查合格人数达到144万人,2011年则略降至141万人。2012年国考报名资格审查合格人数约133万人,较上年又减少了8万人。难道“国考热”开始降温了?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国考报名人数减少与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原因有关,但不能就此判断“国考热”降温。相反,今年的竞争可能更激烈。

  吴江指出,表面数字并不能反映国考冷热的本质,这与今年整体的就业环境比较好,选择的方向比较多有关系。很多考生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选择逐渐理性,不再把公务员这条路当做必走的路,也是一个原因。此外,今年报名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与国家的报考政策调整有关。

  据了解,今年国考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历,明确要求以最高学历报考(如,研究生不能报考本科生的岗位),不限专业的职位明显减少等。这几条政策的调整,将部分考生拦在了报名门槛之外。

  曾多次报名参加国考的刘强说,今年用人单位设定的报考限制条件更加明确,也让不少报名者未通过审查。例如,报考警察,往年要求纠正视力达到4.8即可,而今年则要求裸眼视力4.8。

  赵成根说,报名人数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参考人数减少,今年实际参考人数可能会高于去年。公务员考试已经有11个年头了,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考生弃考,以去年国考为例,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为141万人,但实际最终参加笔试的缩水至103万人,超过20%的考生“临阵脱逃”。“但是,随着考生的心态日趋成熟,抱着投机心理参加考试的人越来越少了。”

  正视“国考”的正向激励效应

  自公务员考试开始以来,“国考热”一直“高烧不退”,也一直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

  “应该正确看待国考报名人数激增这一现象。”赵成根说,一般来说,公务员考试相对企业甚至事业单位招聘公开、透明,因为按照统一考试衡量每个考生的水平,最后择优录取。分数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标准。

  吴江认为,国考得到青年人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对国家人才招聘制度的认可。同时,也折射出高校在专业设计上存在缺陷,没考虑市场需求,许多专业“一哄而上”。

  采访中,也有很多学者表示,“国考热”中更该追问的是,为何公务员是“铁饭碗”,是最稳定的职业?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显洋说,公务员的稳定,恰恰反映出两点不足:一方面是公务员淘汰率太低,数据显示,每年正常被辞退的公务员占总数的比例为0.05%左右,而一般正常企业的淘汰率在5%到15%之间。另一方面则与当下社会保障不够健全,法治体系不够完备有关,如果其他职业同样享有完善的福利与保障,年轻人自然不必都挤到公务员队伍中去。

  赵成根说,公务员热带来的思考是,政府应主动约束权力,使权力不能具有太多附加值;且大力加大社会保障,健全法律法规,使人们在企业里工作,照样有完善的保障。

  吴江指出,公平公正一直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期望,“国考热”的正面效应大于它的负面效应。人才选拔的正向激励效应被充分激发后,大家愿意到政府机关做事,为人民服务,这是善莫大焉的好事,是值得肯定的,全社会和新闻媒体不妨对“国考热”多点平和与支持态度。(记者 王昊魁)

孙海燕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