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中心 > 公务员
本站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中国式接送”暴露了什么?

2012-10-29 10:20:00    作者:赵昂   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 中国式接送 申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 家长 怪象
[提要] 日前,“中国式接送”在网上引起热议——每天早晚高峰聚集在校门口的私家车和家长,成了中国式的“怪象”。由此,在关注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中国式接送”背后暴露出来的城市规划和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日前,“中国式接送”在网上引起热议——每天早晚高峰聚集在校门口的私家车和家长,成了中国式的“怪象”。一些网民将此全部归咎于独生子女的娇气,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管是谁,倘若自己尚处年幼的孩子,时常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挤上成人都难以挤上的地铁和公交车,在“闷罐”里站上一两个小时,跨越半个市区才能到校,放学时披星戴月再重复一遍,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放心让孩子独自出行。

  另外,个别人在乘坐公共交通时或驾驶机动车时存在不文明甚至违法违规行为,且这些行为时常没有得到有关人员的及时劝止和处罚,以及个别地方尤其是城乡接合部存在的治安隐患,威胁到未成年人独自上学的同时,也让孩子的家长失去“安全感”,致使“中国式接送”的大军不得不日益庞大。

  由此,在关注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中国式接送”背后暴露出来的城市规划和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义务教育法》里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但在现实中,这项规定并未被落到实处。一些城市热衷于“摊大饼”似地扩大市区规模,却怠于在新建城区配置足够的教育资源,一些地方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优质资源在中心城区过于集中,重点学校“名亡实存”,使得许多孩子不得不跨片区上学。上下学长距离的通勤路程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国式接送”的幕后推手。

  未成年人本属应当保护的对象,合理规划城市区域,公平配置教学资源,保护未成年人出行安全,本应是地方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当这些职责未能被充分履行之时,作为纳税人的家长才不得不亲自上阵,护“犊”上学。

  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出家门不远就能上学的日子,真的就一去不复返了吗?(赵昂)

孙海燕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