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中心 > 公务员

9.17公务员考试行测排除法攻克常识判断知识盲点

2011-09-06 11:26:00    作者:   来源:考试吧  

关键词: 选项 公务员考试 排除法 考生 知识点
[提要] 在国家公务员(微博)考试中,行测在常识部分知识点比较多,考察的范围越来越广,考生在复习中经常会碰到自己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尤其是一些时事、生活常识等,多数考生在复习中都会选择放弃。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测在常识部分知识点比较多,考察的范围越来越广,考生在复习中经常会碰到自己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尤其是一些时事、生活常识等,多数考生在复习中都会选择放弃。此外,常识部分考察的大多都是比较硬的知识点,比如历史事件排序、地理位置划分等,此类知识点需要考生去记忆。假设国考中有些题即使没有复习到,凭借一些技巧采用排除法也是可以选择出正确答案的。

  【例题】(国考—行测—2011—4)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其标准时点是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B。所取得的数据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C。所需经费由中央政府完全负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

  D。采用按户口所在地登记的原则

  【答案】B

  【解析】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从2010年11月1日开始到11月10日结束,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所以A选项错误。人口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应当依法予以保密。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这次人口普查得来的数据就是不得成为处罚的依据,不得成为重新调整对基层计划生育考核工作的依据”。B选项正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规定,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C选项错误。此次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D选项错误。

  对于这道题目,考生如果不了解具体的规定,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些信息来判断。首先看A选项。人口普查是我国的一件重要事情,号召全民参与配合,所以在具体的普查工作开展之前要进行一定的宣传。倘若A选项正确,那么从2009年就应该开始宣传工作了。而在平时的媒体接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次的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是在国庆前后开始的。由此可以判断A选项错误。再看D选项。人口普查如果采用按“户口所在地登记的原则”,则无需调动大规模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在各个派出所调取资料即可;再者,人口普查期间经常会碰到普查员入户调查的情况,调查对象包括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因此可以判断出D选项错误。只剩下B、C选项未作判断。

  现在很多夫妻选择生两个小孩,《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十八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第四十一条规定:“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换句话说,超生罚款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人口普查取得的数据可以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那么很多人会选择少报、瞒报家庭人口数,对人口普查的结果造成影响。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对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考生在考试中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情形去作出判断。

  【例题】(国考—行测—2009—13)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

  A。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

  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

  C。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D。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答案】B

  【解析】重金属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反映。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食品中的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发生反应,减少重金属对人体自身蛋白质的破换,从而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B选项正确。

  此题亦可以采用排除法。药店可以买到医用酒精,且瓶子上注明是医用酒精,但买不到工业酒精,若二者都可以用于伤口消毒,则均可在药店买到,且瓶子标签上不用特别注明。所以A选项错误。我们日常食用的馒头、土豆中含有大量淀粉,但与加碘食盐放在一起烹饪时并没有变色,可见C选项错误。人体出现低血糖时,轻则头晕、出冷汗,重则昏迷,医生采取的治疗措施是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B。

孙海燕

editor

相关阅读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