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中心 > 公务员

2011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科技常识

2011-09-06 11:1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综合  

关键词: 发明 微量元素肥料 铜蓝蛋白 化学史 科技知识
[提要] 例4.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大气中能产生温  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是()。A.沙漠中降雨量少,气候干旱,叶小是为了减少蒸发,根深利于吸收水分 

  考点直击

  1.最新科学技术,例如基因、纳米等。

  2.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

  3.科学与技术,科学精神及特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注意热点事件所反应的科技知识及本学科的其他主要基本知识。

  经典例题透析

  例1. 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

  A. 铜B. 铁C. 银D. 铅

  【解析】 答案为A。

  相关链接:

  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我国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在商代早期遗址中出土了较大型的青铜器。

  中国商代早期的大型青铜器还很粗陋,器壁厚,外形多模仿陶器,花纹多为线条的兽面纹。1939年在安阳市出土的礼器“司母戊鼎”是殷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商王为其母铸造的,重达875 kg,高133 cm,横长110 cm,宽78 cm。经检测,铜占8411%,锡占1164%,铅占279%,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取代,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的新途径,这一方法以我国为最早,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在世界化学史上是一项重大贡献。

  在现代,铜仍旧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铜的导电性能仅次于银,居金属中的第二位,大量用于电气工业。

  铜和铁、锰、铝、硼、锌、钴等元素都可用作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促进糖、淀粉、蛋白质、核酸、维生素和酶的合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铜在生命系统中有重要作用,人体中有30多种蛋白质和酶含有铜元素,现已知铜的最重要生理功能是人血清中的铜蓝蛋白,它有催化铁的生理代谢过程功能。铜还可以提高白细胞消灭细菌的能力,增强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铜虽然是生命攸关的元素,但如果摄入过多,会引起多种疾病。

  例2. 电话的发明者是()。

  A. 摩尔B. 爱迪生C. 贝尔D. 法拉第

  【解析】 答案为C。

  例3.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

  A. 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 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 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 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解析】 答案为C。

  例4.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大气中能产生温  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碳B. 氟利昂C. 一氧化二氮D. 臭氧

  【解析】 答案为A。

  相关链接: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带来以下几种恶果: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 海平面上升;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实战演习

  1.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其叶子都比较小,而根却极深,其原因主要是(A)。

  A.沙漠中降雨量少,气候干旱,叶小是为了减少蒸发,根深利于吸收水分

  B.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品种都是那种叶小根深的

  C.叶小有利减少日晒面积,不会被晒死

  D.根深不会被风吹倒

  2.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电子商务正在悄然兴起,但差不多所有的电子商务网站都在亏损,这主要原因是因为(B)。

  A.顾客太少,没有人上网购物

  B.初期投资巨大,短期难以实现盈利

  C.商品过于便宜,低于成本

  D.税务负担沉重,增加了成本

  3.在冰箱产业中,无氟冰箱似乎正成为主流产品,厂家纷纷上马无氟冰箱生产线,消费者对无氟冰箱也很青睐,其主要原因是(C)。

  A.无氟冰箱的功能更先进

  B.无氟冰箱的技术含量高

  C.由于氟对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我国的公众与产业界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D.生产无氟冰箱比较低,因而销售价值也比较低

  4.冬天人们用煤炉取暖,而且窗户紧闭时有时会发生煤气中毒,其原因是(B)。

  A.煤燃烧用去了大部公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人窒息

  B.由于各种原因,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阻止人的血液与氧的结合

  C.煤炭中会含有少量的硫等矿物质,其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有剧毒

  D.有些人对煤燃烧后的气体过敏

  5.近几年,电信业对电话等通信费用不断下调,这样做的原因是(B)。

  A.电信行为为人民利益着想

  B.电信部门在中国有巨大垄断利益,这种不合理现象招致全国范围的不满,同时通信费用下调幅度不足危及其自身利益和地位

  C.电信业属国家所有

  D.中外合资合作的结果

  6.在晴朗的夜晚,偶尔抬头仰望星空,我们可能发现星星在“眨眼睛”,星星为会什么会眨眼睛呢?(D)

  A.星星在不同时刻释放的能量不同

  B.亮度不同的星星的光线相互影响的结果

  C.人们的眼睛要不停的眨,所以看起来星星是在眨眼睛了

  D.星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折射的结果

  7.走路或坐在车上时,不适合看书,是因为(B)。

  A.车太拥挤,不方便看书

  B.因为不断震动,对眼睛的刺激较大,不利于眼睛

  C.车内太暗,看不清字

  D.走路的时候应该听音乐,而不是看书

  8.在社会各个领域迅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却面临着气候方面的危机——“温室效应”,这种“温室效应”的最终原因是(B)。

  A.人类大量砍伐树木

  B.工业生产当中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层中

  C.全球的植被面积的减少

  D.人口的增多

  9.民间通常所说的“鬼火”是化学中的(B)现象。

  A.焰色反应B.自燃

  C.潮解 D.熔化

  10. 目前环境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对能源的利用引起的,这主要是(D)A。

  A.化石资源利用B.煤炭资源利用

  C.电磁能利用 D.核裂变能利用

  11. 人们在谈到计算机的时候,往往要谈到计算机的386、486或586,那么X86到底代表什么呢?简单的说,它代表着计算机的(D)。

  A.主机板B.硬盘

  C.内存 D.CPU(中央处理器)

  12. 与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一起构成现代化的光电子印刷技术,从而彻底取代了铅字手工排版的是(A)C。

  A.打字机 B.计算机

  C.激光照排机 D.激光印刷机

  13. 形成风的主要原因是(A)B。

  A.空气上升与下降的对流运动

  B.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差异

  C.地势高低的不同

  D.不同高度空气的密度不同

  14. 一架飞机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用了3.5个小时,而从乌鲁木齐返航北京时,飞行速度不变,却只需要3小时,原因是(C)。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影响

  C.中纬度高空西风的影响

  D.飞行线路的影响

  15. 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了“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通俗拍手撬动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B)。

  A.亚里士多德B.阿基米德

  C.伽利略 D.开普勒

  16. 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的独立的科学家是(B)。

  A.亚里士多德 B.哥白尼

  C.伽利略D.牛顿

  17.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绿色革命”的含义是(A)D。

  A.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产量

  B.抓好育苗,培育新品种

  C.改造沙漠,营造人工牧场

  D.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

  18. 我国制定的旨在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计划是(D)A。

  A.“火炬”计划 B.“星火”计划

  C.“863”计划 D.“信息”计划

  19. 在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中,被称之为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明是(C)。

  A.工厂制度的建立

  B.以纺织机为代表的工具的革新

  C.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D.机床的发明和应用]

孙海燕

editor

相关阅读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