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评析

2015-06-09 10:20:00来源:大众网作者:
    2015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切合高中物理教学,贴近考生的学习实际,对考生的思维起点要求适当,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和梯度。试题语言表达科学严谨,情境叙述简明扼要,问题设置独具匠心,处处充盈着浓郁的物理气息。
  1.重视基础,科学设计,保障试题公平性
  试题必做部分主要考查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考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所需的基本能力。引导考生全面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考生的全面发展。试题内容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思想和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物理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无偏题、怪题。全卷在试题材料选择、情境设置、题目设问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层次和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考生,保证了试题的公平、公正。
  所有题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均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第14题以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为背景,第16题属于基础的力学平衡问题,第17题的情境取材于电磁感应现象应用中的电磁制动,第20题涉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等,均是考查考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和方法。第21题、第22题两个实验题都注重考查最基本的实验器材、实验操作、实验原理、实验分析。第23题、第24题第(1)(2)题分别是力学、电磁学的基本问题和常见模型,考生比较容易入手。
  试题选做部分重视对三个模块中基础知识的考查,在阅读量、思维量、作答量等方面相当,基本等值,体现了对选做不同模块考生之间的公平性。
  第37题涉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气体实验定律;第38题涉及简谐运动,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第39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这些都是选考部分的核心知识点。
  2.贴近生活,构思新颖,展示试题创新性
  试题既注重加强与考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也注意在考生所熟悉的经典情境上不断创新,设问方式的构思设计更新颖。
  在现实生活中,刚盖好的暖水瓶塞有时会突然被弹起,扣在桌面上的热杯盖有时也会被热气顶起。第37题第(2)题恰以生活中的这种物理现象为背景,通过简化和抽象提炼出一个理想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巧妙构思,合理设置问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模型的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素材新颖独到,模型传统经典,凸显物理试题从现代科技、生产生活中提炼情境的特点。
  第15题以地月拉格朗日点为背景素材展开设问。拉格朗日点这一信息对考生来说虽然新颖,但处理这一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是考生所熟悉的。考生可以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等已学知识对新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即可比较空间站、同步卫星、月球三者向心加速度的大小。该题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建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18题以点电荷的电场这一熟悉的情境展开设问,新颖之处在于题目与对称思想和等效替代方法的巧妙结合。本题考查了考生利用静电场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试题设问指向性明确,体现了对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第39题第(1)题以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为背景,结合考古断代的科技应用,考查考生对原子核衰变规律和半衰期的理解,试题联系科学技术,渗透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试题关注科学前沿发展和生产、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引领考生在生活中体验物之理,培养考生自觉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很好地诠释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3.能力立意,联系实际,体现试题高效性
  试题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五种能力,层级恰当,切合实际,覆盖全面,比例合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6题以力学临界平衡问题为载体,考查考生利用平衡条件通过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整体法”、“隔离法”等物理方法的运用,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第19题巧妙借助二极管整流电路的实际情境设计问题。在给出考生不熟悉的整流电路产生的电流图像的基础上,考查处在变化磁场中的金属圆环内产生的交变电压的变化规律。从整流电路到电流的图像再到问题的设置,自然连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识的运用,重在考查考生利用图像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第23题以物块和小球连接的常规模型为背景材料,以传感装置示数的变化为条件展开设问。涵盖了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共点力的平衡等力学主干知识点。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第24题基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构建物理模型,设计新颖巧妙,问题环环相扣,考查考生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规律的推理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23、24题按物体运动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设问,问题层级分明、难度梯度合理。前面问题的设置较为基础,面向全体考生,使考生既能很快入题,又能缓解紧张的心理;后面的问题注重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可以实现对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进行有效区分,为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样既控制了题目难度,分散难点,又使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测量效度。
  4.重视操作,体现原理,突出物理实验性
  实验部分分为一力一电、体量基本相当的两个独立题目,从题型设计和分数分配两方面均体现出对实验能力考查的重视。试题从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操作入手,以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考查重点,加强对实验原理、实验分析的考查,体现了应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的理念。既考查了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又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
  第21题以探究橡皮筋的弹力和长度的关系,结合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背景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试题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前面的实验为后续实验提供数据支持,衔接自然流畅,情境新颖别致。试题将课堂实验中弹簧秤拉橡皮筋改为橡皮筋拉弹簧秤,激发了考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考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试题既凸显了对科学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对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迁移和拓展能力的考查。
  第22题将日常所学基本电路与恒流源结合,在此基础上展开设问,既考查了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对考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这也正是题目立意新颖之处。考生需结合题干内容才能理解图像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这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新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题解答方法的多样性,体现了试题考查的灵活性。试题既考查了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注重了对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5.覆盖合理,过渡平稳,彰显选拔科学性
  试题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五种能力,覆盖全面,各部分比例合理,有较高的测量信度和效度,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的全部12个主题及选考部分12个主题中的7个主题。
  整卷来看,试题贴近中学教学实际,从考生答题的思维规律出发,合理设置问题难度和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使考生在解题时能够比较容易切入试题,拾级而上,又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所斩获,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
  总之,2015年物理试题,整体平稳,稳中有变,变中求新。试题的整体结构、考查内容及能力要求,完全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既保持了相对稳定又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满德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