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多年来高考作文一直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按说考生可以尽情选择恰当的文体去表达,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考生要么“议论”,可议论得干瘪无华,要么“记叙”,却记叙得“幼稚浅薄”。专家怎么看“文体不限”?今天南师大骆冬青教授谈的是高考作文中的“文体”。
文体远不止“记叙”和“议论”
高考作文有一项规定,叫做“文体不限”。对“文体”的理解过于宽泛。众所周知,通常所谓的“记叙文”“议论文”,是给学生练习用的训练式文章,并不是独立文体。对高中生,我以为,早就该进行提高式的文体训练了。
从初中到高中,我们已经接触到许多文体,例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等。各种不同的类型,你很难想象用读侦探小说的方式读《红楼梦》。也就是说,每种小说有每种小说固定的程式。
各种“文体”,给我们不同的程式,也给了我们不同的期待。我们失去了丰富复杂的“期待”,也就失去了创造的动力。当我们仔细回想,我们学过的那么多的文体,我们或许就有了一种“底气”和“依据”,就有了自由选择的可能和空间。
高考作文,我们可以写的文体,无限多种。甚至,我们可以自己创造一种文体。写“记叙文”,可以写记叙类的散文、小说、戏剧……等等,都可以。开放了“文体”观念,就可以打开我们的思路、眼界,就可以放飞我们的想象力。通常认为的记叙、议论这样两分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就在于把那么复杂、那么丰富多彩、那么具体细致的“文体”期待给忽略掉了。我们眼前本有无数条路可以选,而我们只给自己两条,这两条路就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就很难走了。本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告诉你,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这就把原本具有的无数可能的选择,变得狭窄化、狭隘化、狭小化,最终,让我们无法选择。
高中生作文为何那么幼稚?
在高考时发挥自己积极、自由的想象力,是高考作文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最近几年情况却不大好,个人感觉似有下滑下降的趋势,表现是文章变得幼稚化。这主要体现在记叙类文体上,写得像小学生的作文。
高中毕业生已经成人,为什么写的作文还那么幼稚?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文体”的理解有偏差,还是写貌似训练体的所谓“记叙文”。这种低级层次写作,幼稚化,甚至弱智化,就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很多同学都知道,往往是要我们写真人真事,却逼得我们必然撒谎,真是悖论呀!所以,有人说,我的第一次撒谎经历就从写作文开始。它用“真人真事”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解放了“文体”观念,才能解放我们的想象力和思想,让我们的心灵远游。那么,需要的是假设、虚构,需要的是无羁的想象和创造。在一种想象的情境中,我们却真正进入了一种特别的情感世界。当我们写自己真心地感觉到的某种喜怒哀乐时,却正需要我们用虚构的方式来写。
我们高中生正值青春期,裹挟着强烈的激情,怎么会被“真人真事”这样的生活经历限制住呢,不可能。突破这种限制,才能在写作的时候进入到自由的、飞翔的一种状态。而不是把自己一直低低低、低到尘土里。
高考中“文体”的开放,逼着我们打开心灵的枷锁,自由地选择,将自己最深刻、最主要、最美好的东西,用一种最精炼的方式,展示出来。
英语
写作要注意上下的连贯性
特邀名师:宗凤昌 (南京市第一中学;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高考英语卷将会继续注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选材上会力求新颖,信息量大且涉及到的主题丰富,素材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原汁原味的。
在听录音时,要注意转折、让步、否定和虚拟语气等特殊句型、时态的转换以及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等,以便把握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单项填空题知识覆盖面应该较广,词义辨析、时态、交际用语、非谓语动词等一般易失分,做题时一定要把握住真实的语境。
做完形填空时,须牢记文章的上下文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局部成立的答案放到全文中去考虑,经常就不能成立。
阅读理解方面,对考生的要求主要围绕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态度等。最近几年阅读文章的难度较大,提高阅读速度、把握文章主旨和保持沉着的心态是关键。
任务型阅读是近年来最难的题型,因为该题型更注重考生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加强语言输出能力的考查,要求对摄取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整理、理解并根据需要进行综合运用。考生要善于运用词性转换、词语释义、同义替换、归纳演绎等手段提高得分率。
写作的主题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让考生有话可写,观点表达上空间更宽,应把测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结合起来,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上下文的连贯性、语言的得体性、内容的丰富性、卷面的工整性尤为重要。
历史
温习四个“点”的内容
特邀名师:王生(镇江第一中学;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考前这两天,同学们要“以守为攻”,最该做的就是做好“温故”,首先,温习四“点”内容。
第一“点”是教材知识的“关节点”。明清到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14到17世纪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等社会转型期的内容是高考的重点。
第二“点”是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如古代限制专权和防范腐败举措、近代中国政府两次抗日战争的比较、中外民主宪政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国近代化的不同模式、外交和经济全球化等内容也要适当关注。
第三“点”是历史事件与其属性的“对应点”。即事件与其各要素(特别是“特征”和“影响”两大要素)间的归属关系,不能张冠李戴,这在选择题中很常见。
第四“点”是自己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易混易错点”。
其次,温习“解题技能”。就选择题而言,要仔细甄别选项表述间的差异。对主观题来说,温习一下答题的“公式”,如历史改革的“目的”,必答缓和矛盾和维护统治的需要,两次改革“一败一成”的原因就要从改革者自身的意志品质、改革措施和推进过程是否得当、是否有强大的支持力量(或阻碍势力)等等。
再次,温习“高考题”。简单浏览一遍近两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及答案。
政治
回忆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特邀名师:杨维风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首先,回顾基础知识和时政内容。复习的方法可以是阅读教材目录,翻阅教材内容,回顾知识体系,重温重点知识;也可以是没有掌握或是重点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或突出重点;还可以是翻看自己整理的笔记和试卷等。临近考试,即使感觉许多内容还未能充分复习,也要不急不躁,不乱阵脚,时间不够抓住重点内容就行。
其次,回忆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平时老师常提醒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要再想一想,这样在考场上才能轻车熟路。如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知识答题时,一定要看清设问的行为主体;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答题时,一定要看清知识范围;对于《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方面的问题,不管有多复杂,都要坚信根在教材中。做选择题时,在整体把握题干意思的前提下特别关注关键词或关键句;主观题的答题要有针对性,坚持分层列点,有观点有分析,对于开放性问题,应多角度思考,跨知识点甚至跨章节,个别题目还有可能跨模块。
再次,要保持头脑清醒和心态良好。对于试题的难易不用太在意,我难人难,我易人易,遇难不忧尽量多得分,遇易不喜尽量不失分。作为最后一场,切记:无论前几场考得怎样,只要政治未交卷,都是大局未定,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特别提醒
开考15分钟后 考生不得进入考场
近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江苏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守则”。
考生只准携带2B铅笔、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小刀、空白垫纸板和透明笔袋进入考场。入场后,须对号入座,并将准考证、身份证放在课桌靠走道一侧上角以备查验。
考生考前25分钟(语文、外语为考前30分钟)进入考场,考点发出开考信号后才能开始答题,开考15分钟后(外语考试开考前15分钟起)不得入场,考试结束前30分钟起方可交卷出场,考试结束前15分钟停止提前交卷,考点发出考试结束信号后立即停止作答,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除外语科目外,笔试一律用国家通用汉语言文字作答。作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按照填涂示例将对应的选项涂满、涂黑;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答题;作图时,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及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来源:扬子晚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满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