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中心 > 高考 > 高考头条一

教育部称高考户籍制度方案正在制定中

2011-11-01 15:53:00    作者:   来源:人民教育网  

关键词: 教育部 高考报名 高考制度 高考试题 平权措施
[提要]     10月24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在内的15名公民联名向总理写建议书,呼吁取消有关“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规定。只有在完善了基础环境的前提下,高考的户籍藩篱才可能被打破,进而保证公民接受教育的公平性。

  10月24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在内的15名公民联名向总理写建议书,呼吁取消有关“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规定。

  此言一出,舆论再一次将教育部和高考制度推上风口浪尖。甚至有学者认为,采纳这一建议将是中国人权一大进步。

  对于网络上一边倒的叫好声,我们似乎更应该保持一些理性。诚然,现行的高考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但在地区差异明显的当下,中国实行“建议书”中所提的统一高考试题和统一分数线制度,更像是一种乌托邦。看似公平,实际会带来更多的不公平。

  现行制度从恢复高考至今,一直在不断微调以适应中国社会的变化。其调整要考虑地域、民族、经济、政策和历史等诸多因素。因此才出现各地分数差异和入学人数不均的问题。

  媒体披露的建议书中提出,要立即废止关于高考户籍限制的规定,将高考报名条件改为考生的学籍所在地;督促教育部尽快研究制定统一高考方案,在近年内实现全国统一高考等具体措施。

  教育部方面对此回应称“具体的政策和方案正在制定中”。但双方均并未提及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再分配问题。

  事实上,当前阶段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才是直接导致高考分数差异的根源。如果草率地将全国所有应届学生放在同一个标准中考量,有条件接受更好教育的学生与没有能力改变较差教育条件的学生之间,会出现更大的不公平。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在教育体系发达的国家同样存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的“平权法案”以行政手段强制向少数族裔倾斜,实行优惠政策,以保证少数族裔学生在入学人数上占有一定比例,在确保高校人群多元化的同时,更强调改善少数族裔的受教育情况。

  与我国备受关注的高考制度一样,该“平权措施”在美国也存在极大争议。在审理关于诉美国密歇根大学入学申请的案件中,连一向遵循维护“人权法案”的美国最高法院在相关问题上也采取了非法律考虑的裁决,对“平权措施”采取了有限度的允许态度。

  我国各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异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不是改变高考户籍制度,而是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分步骤解决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只有在完善了基础环境的前提下,高考的户籍藩篱才可能被打破,进而保证公民接受教育的公平性。

孙海燕

editor

更多

相关阅读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