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0 11:33: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自主招生自2003在全国范围实施以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同。
一、自主招生发展概况
历年参与自主招生高校数量递增。从一开始的单校考试,到后来的几校联考,到2011年,全国共80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包含了大多数211工程学校,同时重点高校形成了三大联盟。北京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微博)、中山大学形成联盟简称北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形成联盟简称华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形成卓越联盟。
各联盟内统一进行笔试,各校分别进行面试。各校根据面试成绩给予学员高考(微博)中10-60分的降分提档优惠政策,俗称加分。近年以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获得加分的学生人数也迅速增加。以2010、2011两年为例:
2010年北京大学一共在全国招生2780人,其中1559人获得自主招生加分;
2010年清华大学一共在全国招生3356人,其中1387人获得自主招生加分。
2011年全国有1649名学生获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资格;
2011年全国有1405名学生获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资格。
可以看的出来,自主招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走入了名校。
二、为什么要自主招生
关于自主招生的出现,实际上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外界对于通过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种种批判,以及对高考一锤定音的各种异议,而竞赛也只是针对极少量的学生而存在的高端项目,因此为了不让高考那么公式化,那么应试化,大学们纷纷模仿发达国家的选拔制度,最后确定了自主招生+高考模式,在试探了几年之后,发现这个模式也是符合国情的,因为它既不失公平性,也达到了选拔人才的效率性。
自主招生毫无疑问弥补了高考在高端区的不足,在较为优秀的学生中,再次进行了一次选拔,因此,自主招生可以看成是高考的良性补充,但是由于国内的学生数量,完全代替高考在短期几乎是不可能得。
目前教育部也非常乐于推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提出之后,因为高考的一锤定音以及其僵化的应试性,导致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存在很大的障碍,但是紧接着自主招生的引入使得素质教育的推广如鱼得水,可以说,自主招生不仅仅更快的推动教改,也使得高校在选拔优秀人才有着更加全面的考核机制,并且使得那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们有着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