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8 14:13: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生活日报
今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的作文题是一篇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孙中山的一段话:“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这段话出自何处?
据了解,这段话出自孙中山《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的一封信,写于1913年12月25日,收录在中华书局1981年版《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74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孙中山箴言选录》中也有收录。这封信当时的背景又是什么呢?
据山东滕州市明星教师孙延喜老师分析:1913年9月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改组原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了“亡命客救护团”,办理流亡日本党员的登记、济助及归队工作。在失去组织联系、四散各方的情况下,时间一长,多数同志衣食无着,借贷无门。孙中山就给支持革命的老朋友南洋富商邓泽如写信,表明目前处境和革命想法,请南洋同志筹集资金相助解决。
经孙中山等人的努力,多数亡命党人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精神也为之一振。之后,邓泽如担任南洋各埠筹款局委员长,为支持国内反袁斗争而积极筹款。孙中山在信中用了这段话激励大家,紧接后面还有一句也很有激励作用:“即使及身而不能成,四亿万苍生当亦有闻风而兴起者,毋怯也!”孙中山这段话,表明自己决不因“二次革命”的失败而灰心,鼓舞和劝说革命同志一往无前,树立信心。考生写作文选角度,不必局限在这个特定的革命题材上,而应注意是这段话表达的信念、态度,这样就有了联想和感悟的空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