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0 10:42:00 作者: 来源:千龙网
报载,昨日,北大法学院教授等30位专家学者联名向国务院、教育部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教育部门领导递交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主张以就学年限作为主要条件,即对于一般省市,随迁子女在父母经常居住地接受完整的高中教育,至高中毕业有3年以上连续就学记录的,即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和录取。(见10月9日的《燕赵都市报》)
教育部等部门“异地高考”政策一出台,就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普遍认为设立的门槛太高。因为“新政”设立了“三个准入条件”,特别是家长要有稳定工作、住所、收入,还要交保险、交税等,被认为是在卡随迁子女的未来。
当然,没有门槛,完全放开,必然会造成移民群体的投机行为,导致高考秩序混乱,但门槛设得过高,让人“望门兴叹”,往往会于事无补,因而,老百姓期盼“异地高考”的门槛越低越好。
虽说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也没有绝对的教育公平。应该说,以往,不许“异地高考”就是高考制度不公的一个小缩影。而今,出台了“异地高考”政策,又附加许多过分的条件,让许多省市报怨困难重重。殊不知,要改革就会遇到困难与矛盾,如果这个找原因,那个找原因,“异地高考”永远只是一句口号而已。而“异地高考”不仅受《宪法》保护,“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也符合《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而今,“异地高考”的政策“千呼万唤始出来”,因门槛太高而让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是谁的悲哀?
据统计,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达到997.1万。为了让随迁子女能够在异地参加高考,各地在积极尝试。如福建省晋江市就出台了“异地高考”政策,条件很简单:只要异地学生“具备我省高中三年学籍,”就具备了2014年在福建省参加高考和高校招生的资格。晋江市如此“破冰”,其标杆的现实意义值得其它省市效仿。
问题是,为什么这么容易做到的事情,教育部等部门却想得那么复杂?是真正想实行“异地高考”,还是忽悠老百姓?须知,997.1万外来工子女的权利“伤不起”。(玫丽娜)
(千龙网)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