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中心 > 高考 > 高考快递
本站搜索:

山东考生升学焦虑研究:需求从上大学变上名校

2012-07-05 10:28: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关键词: 大学梦 大学招生 专科二批 录取率 补偿教育
[提要] 据测算,今年山东省高考录取率将达85.7%.高录取率圆了很多人的“大学梦”,却并没有缓解考生的升学焦虑。在普通高校渐渐不被社会认可的背景下,考生的目标从“我要上大学”变成“我要上名校”,“高考独木桥”变成了“名校独木桥”.

  核心提示

  据测算,今年山东省高考录取率将达85.7%.高录取率圆了很多人的“大学梦”,却并没有缓解考生的升学焦虑。在普通高校渐渐不被社会认可的背景下,考生的目标从“我要上大学”变成“我要上名校”,“高考独木桥”变成了“名校独木桥”.

  更多人圆了“大学梦”

  高考刚结束,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消息便迅速流传开来:今年,超过八成的山东考生都能迈进大学校门。

  来自山东省招考院的消息称,今年山东550677人报名参加高考,其中参加夏季高考的497684人,而夏季高考招生计划总数为426684人。简单计算后,就可以得到一个貌似可观的数字:录取率高达85.7%.事实上,与其他地区相比,山东85.7%的录取率并不算高。始于1999年的高考扩招,已经使无数人圆了“大学梦”.2011年,全国实际录取率超过85%的地区有10个。其中,海南和吉林两省甚至超过了92%.

  除高校扩招外,生源减少,被认为是录取率持续走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已经公布的30个省市中,18省市高考人数相比去年下降,其中,河南、山东等15个省市连续四年下降。

  记者了解到,2008年,山东省夏季高考报名人数达到顶峰,为74万人,此后四年内呈连续下降趋势。到了去年,这一数字降到55万,今年,已经不足50万。对此,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王坦解释说,造成报考人数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出生人口数的快速下降。2008年正是18岁高考适龄人口的拐点,此后,适龄人口数量迅速下降,高考报名人数相应减少。此外,升学渠道趋于多元化,高中即赴海外留学者不断增加,分流了一部分高考考生。据统计,从2007年开始,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连续4年保持了20%的高速增长,2011年全国出国留学人数达34万。

  大学生“贬值”

  1999年以来,高校大规模扩招,高考录取率节节攀升,让无数人圆了“大学梦”.但是很快,人们渐渐发现,这个梦想的实现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的效果。

  一份权威研究报告显示,在高校扩招过程中,普通地方院校和高职院校充当了主力,国家一批重点大学在学生规模上的变化并不是很大,基本保持了原来的规模。这导致的一大后果是,门槛过低导致上大学“贬值”,大学生身价节节“下跌”.

  录取率过高的背景是录取线过低。作为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专科二批录取线连年下降,进入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在这4年里,专科二批录取线从220分一直降到180分。这也就意味着,考生只要对学校不挑不拣,就可以上大学。过低的入学门槛,使得许多中学教育没达到要求的学生也进入了高校。而这些一味扩招、粗放经营的高校,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质量有限,又不能及时对这些学生进行补偿教育和“再加工”,最终提供给社会的,就会是一批批“不合格产品”.

  事实上,考生对普通本专科院校的认可度也在不断下降。早在2008年,《中国青年报》一项上万人参与的调查就显示,34%的人后悔读大学,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学到有用的东西,找工作压力很大。

  “我要上名校”

  高考录取率节节攀升,并未让高考“独木桥”变成通衢大道。对考生而言,高考仍像是一场“生死大战”。普通高校不断贬值,“名校热”持续升温,考生的梦想从“我要上大学”变成“我要上名校”,“高考独木桥”变成了“名校独木桥”.

  “以前,考上专科,就已经算得上升学成功,而现在,没考上一本,在一些地方被认为是没考上大学,高职高专被不少考生放弃。”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如果考生关注的都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管教育怎么发展,升学的焦虑都将不可能消除。“道理十分简单,哪怕教育资源再丰富,最优质的最多10%,如果大家都追逐这10%的资源,再怎么扩大教育资源,就是高考升学率达到100%都没有用。”

  “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学上,而是想要上好的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的一项名为“大学招生与宪法平等”的研究课题发现,在就业压力加剧的情况下,人们希望上的大学仍然是数量有限的那些学校,尤其是39所“985”高校和100多所“211”高校。这些高校大多数是直属中央、由全国纳税人供养的“国立大学”,不仅数量少,招生人数有限,而且在全国分布极不均衡。众多名校集中在京沪等发达地区,有的省市却连一所“985”高校都没有。从全国范围来看,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依旧是稀缺品。(完)

孙海燕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