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中心 > 高考 > 高考快递

古今中外语文高考试题整理:哪套最崩溃?

2011-07-18 15:15:00    作者:   来源:文新传媒网-文汇报  

关键词: 语文高考试题 其 语文素养 会稽太守 作文试题
[提要] (B)若[剟]刺状(方孝孺《指喻》)/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屈原《渔父》)  (C)贫贱则[慑]于饥寒(曹丕《典论。(A)朱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乃是为了表现廉洁的形象 

  1932年北京大学入学试验国文题

  一、把这首诗译成散文白话(自加新式标点符号)。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下列各书是谁做的或编的?

  文史通义后汉书论衡说文解字日知录说苑红楼梦方言文选三国志

  三、什么是“四书五经”?什么叫做“四部”?什么是“三通”?“唐宋八大家”是谁?

  四、试举五部秦以前的书。

  五、试举出下列各句中“之”字在文法上的区别:

  1.学而时习之2.先生将何之

  3.之二虫又何知4.南宫绦之妻之姑之丧

  六、作文试题(选做一题)

  艺术与人生科学与人生

  1936年北京大学入学试验国文题

  一、作文

  1、叙述你平日作文所感到的困难,并推寻其困难的由来。

  2、你从读书以来,对于学问的兴趣经过几次转变?试说明其经过及原因。

  (注意:两题选作一题;作白话文,不限字数;自己分段,每段第一行低两格写;自己加标点符号。)

  二、文法

  1、用下列的语词分别作成适当的复句

  (1)到底……还是……

  (2)只要……一定……

  (3)除非……不能……

  (4)与其……宁可……

  (5)固然……可是……

  2、改正下列各句的文法错误,并说明致误的原因

  (1)汗牛之充栋(2)出人意表之外(3)方姚卒不之踣(4)于今六载于兹矣(5)岂余子可望矣

  3、试分别说明下列各句里“其”字的用法

  (1)“其”为人也好善。(2)“其”为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4)苟有“其”备,何故不可?(5)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联合招生国文试题

  一、作文(文言语体不拘,但须分段,并须加标点)

  题目:学校与社会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

  1、指日可待2、变本加厉3、隔岸观火4、息息相关

  点评:这就是前辈的入学试题。这些前辈中,彪炳史册的恐怕不会比现在那些试卷考出来的人少。“大道至简”,简单,恰恰是最难做到的。这背后是对语文考试的准确理解。作文必写,因为那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阅读对象必须是经典,因为基础教育奠定的是学生一生的素养。较之于当前试卷现代文以选时文为主,我们的前人对语文的理解是何等的简单而臻于“大道”啊!

  法国高中毕业会考作文题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4.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

  5.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

  6.解释亚里斯多德在《尼格马科论伦理》中有关“责任”的论述。

  7.语言是否会背离思维(或:语言是否可以忠实地反映思维)?

  8.评点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的一段有关匮乏和欲望满足的论述;“欲望,也就是匮乏,是所有快感的前提条件……所以,所谓心满意足不过是相对于痛苦而言的某种需求的满足”

  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不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4.从交换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5.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什么?

  6.解释尼采在《人性,太人性》中有关“德行”的论述。

  7.评点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有关人的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段文字:“我承认,在违法分子的社区内部,他们自己会遵守正义和平等的规则;但是循规蹈矩并不是他们的天性,只是因为他们的社区内需要实行必要的规矩。”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利?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和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会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快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点评:专业、思辨、哲学意味,这是法国大学入学考试坚持多年的特点。在我们看来,用这样的题目考中学生是否太难?能否切合学生的实际?但是,正是这两点担忧使得我们的试卷越出越肤浅。于是,学生也相应地变得越来越肤浅。所以,切合实际不应是迎合学生的肤浅,有点难度,恰恰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美国大学入学作文题

  芝加哥大学:

  1.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

  2.假如一个平常的日子被加上了4小时35分钟,你将会做什么不同的事?

  3.开车进芝加哥市区,从肯尼迪高速公路上能看到一个表现著名的芝加哥特征的建筑壁饰。如果你可以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

  普林斯顿大学:

  1.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2.什么是你曾经不得不做出的最困难的决定?你是怎么做的?

  3.直至你目前的生活,你的什么具体的成功给了你最大的满足?

  西北大学:

  1.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

  2.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

  3.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着重大的不同。请说一说你的一种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一下它为什么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

  4.罗马教皇八世Boniface要求艺术家Giotto放手去画一个完美的圆来证实自己的艺术技巧。什么看似简单的行为能表现你的才能和技巧?怎么去表现?

  点评:这更像我们的问答题,当然,要求上还存在极大的差别。它告诉我们,考几篇小作文,甚至在有些时候以小作文替代大作文,可能考出精炼扼要地表述思想的能力,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也会更高。

  2009台湾大学入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试题(摘登)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文句中,[]内的字读音相同的选项是:

  (A)[裨]补阙漏(诸葛亮《出师表》)/侍[婢”罗列(杜光庭《虬髯客传》)

  (B)若[剟]刺状(方孝孺《指喻》)/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屈原《渔父》)

  (C)贫贱则[慑]于饥寒(曹丕《典论。论文》)/农夫[蹑]丝履(司马光《训俭示康》)

  (D)乃使人修[葺]南合子(归有光《项脊轩志》)/无[揖]让拜跪礼(陈第《东番记》)

  2.下列各文句“”中的句意,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A)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是说秦军大胜,追赶败逃的敌军将之驱逐至北方(贾谊《过秦论》)

  (B)“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是称赞对方思虑周密,故行事皆能有好的结果(方孝孺《指喻》)

  (C)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是指见到欧阳修后,欧阳修还以为苏辙尚未见过韩琦之面(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D)武陵人误入桃源,余曩者尝疑其诞,“以水沙连观之,信彭泽之非欺我也”:意谓从水沙连的风土人情来看,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确不是虚构骗人的(蓝鼎元《纪水沙连》)

  3.下列各文句,[]内的语词不作动词用的选项是:

  (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B)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D)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4.斟酌下引律诗的诗境,内的语词最适宜填入的选项是:

  独有宦游人,偏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

  淑气催黄鸟,转绿苹。忽闻歌古调,欲沾襟。

  (A)惊/春/晴光/归思

  (B)逢/明/晴光/离愁

  (C)惊/明/南风/归思

  (D)逢/春/南风/离愁

  5.[我忍住泪回转身看视野迷蒙的山下,半腰一棵大榕树,再下去一片芒草坡;视线拉平,是田埂纵横的稻田,松山区信义路尾。《诗经》说: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不正是她的写照吗?她黑褂黑裤,脸上不施脂粉;久久才站起,用手背抹去脸上的泪水,招呼大家收拾祭物,回家。](陈义芝《宁波女子》)

  上引文字,依文意推敲,文中的[她]祭吊的对象是:

  (A)父亲(B)丈夫(C)子女(D)兄弟

  6.下引各文句,据文意判断其学派归属,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甲、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乙、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丙、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奚仲、王尔:两位古代巧匠〕

  (A)道家/儒家/法家

  (B)儒家/墨家/法家

  (C)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墨家/道家

  二、多选题

  (每题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7.关于下引文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古代地方官向朝廷上报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文书,以供考绩,谓之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见,显示〕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汉书。朱买臣传》)

  (A)朱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乃是为了表现廉洁的形象

  (B)朱买臣步行回郡邸时,会稽官吏[不视买臣],是因为官吏忙于应酬,无暇理会他

  (C)官吏[大呼曰:‘妄诞耳!’]是因为他们直觉地认为朱买臣并没有官拜太守的能耐

  (D)朱买臣后来[徐出户],显示他刻意要让那些有眼不识泰山的人延长拜谒及困窘的时间

  (E)朱买臣[少见其绶]的举动,显示出他十分在意他人的观感,内心亟欲人知他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8.下列诗句均是文学史上名家诗篇的名句摘录,请仔细阅读,并选出叙述

孙海燕

editor

相关阅读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