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5 10:08:00 作者: 来源:帮考网
2011年高考英语30天冲刺备考策略
一、解读高考:帮助考生分析考卷结构,了解题型特点,熟练解题策略
高考英语命题的依据是“高考考试大纲”,新课程标准下的广东新题型是从2007年开始的,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增加了说的考查,2011年把“听说”合并成一部分,与笔试分考。笔试部分在题量分配上略有调整,但题型并无变化。
学生对高考的题型都是比较熟悉的,但盲目的题海战术往往收效甚微。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研究卷面结构,熟知各题型考查的核心能力要求,提升英语应用意识和能力,熟练解题核心技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真正领悟了英语学习的真谛,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才可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1、听说考试
听说这种考试形式在广东高考中属于第一次应用,需要照顾全省各地不同层次的考生,难度不会很大。
A部分对考生的要求,一是要具备有能识别词汇的轻重读、连读、意群之间节奏的变化以及语调等英语口语特征的能力,二是有良好的模仿能力,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在口头表达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流畅。
备考方法:模仿朗读训练
B部分要求考生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投诉等,能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能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语句。
备考方法:听不同类型的语篇,侧重整体把握较长口头语篇,形成语境意识,训练在听的过程中抓住人物、事物、行为、时间、对象、数字等细节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联系;听后复述大意训练使用英语口头获取信息、传达信息和短时要点信息记忆等。
C部分对听说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强调对篇章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考生需要恰当地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要点信息,并正确、连贯地进行表达。
教师的备考教学中,首先要帮助考生熟悉考试的形式,安排一定时间的上机训练,按题型要求常规训练。但听说不是短期可以突破的,重在平时的训练,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朗读、听力和会话活动。训练措施:
1) 鼓励学生利用平时英语课堂大胆发言,把握一切可以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 选取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或段落进行复述训练,课文复述练习也是强化故事复述能力的很好方法。
3) 选取课本中的听力练习材料,培养速记、听取大意、获取要点以及记录要点的能力;
4) 正音训练。对一些发音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语音过关训练,逐一检查音标的认读能力,对存在问题的音进行校正。
2.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这个题型,单靠大量做完形填空题,未必有好的效果。完形填空涉及的能力要从不同知识技能侧面去复习,而不能只做题目。
首先要弄清楚完形填空考什么,不考什么。
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法基础、词汇应用、篇章知识和能力、话题背景等多个方面的综合。
不直接考语法知识、不设纯语法题;不考固定句型或固定短语中的某个词,不考很难辨析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训练方法:不看选项进行推断; 针对篇章能力的综合阅读训练。
3. 语法填空
语法填空着重在语篇层面考查语法分析能力,涉及常识性的语言基础知识。强调语法知识在实际语言中的正确使用,重点考查词法,句子结构的复原。重视上下文中、语篇层面的语法形式,但不只是注重单纯的句子形式,而是注重语篇中语法知识的运用和体验。
备考方法:强化语法整体意识,训练都必须有语境,提高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离开语境孤立地训练单项的语法知识点。
语法填空属于比较容易的题目,但备考中要夯实语言基本功,对语言形式,如不规则动词的拼写,形容词、副词级的变化形式等的把握要准确清晰,对于一些基本语法概念,如时态、语态、定语从句,非真实性条件句,倒装句,强调句等概念、形式和用法要熟练掌握。这样才能在容易的题目中尽量不失分。
4. 阅读理解
从今年开始,阅读文章增加到4篇外加一篇信息匹配,阅读题的分值也随之加大。阅读题做题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英语成绩是否能进入优秀档次的资格。
英语考试大纲规定:要求考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
(1) 理解主旨和要义;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 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