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同龄小朋友的提问技巧

2011-03-29 15:04:00    作者:   来源:中国儿童网  

     记者向被采访者提问,是新闻采访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总结他的采访经验时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实际应用新闻学》)
    少儿新闻专题节目的采访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儿童感知事物要经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维具有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记者在采访前和采访中,如果能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提出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问题,就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真实、具体的新闻素材,使采访获得成功。
    一、缩短感情距离,提孩子们熟悉的问题
    提孩子们熟悉的问题,一是要让他们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去理解,二是调动其心理经验后,产生情感的相融。
    采访中,我经常遇到这么一些孩子,他们说话比较紧张,一边说,一边回头望望老师或家长,生怕自己说错了,似乎在寻找他认为我喜欢听的话。这是什么原因呢?小学儿童的思维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评价主要是根据老师和家长提出的标准。凡是老师肯定或者表扬的行为,他们就认为是好的,凡是老师、家长否定或指责的行为,他们就认为是坏的。
    怎样充分发掘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很快贴近孩子们的感情呢?我一般在采访前,首先跟孩子们讲清楚采访的目的,报道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就是广播节目的小主人,就会毫无顾虑地开动脑筋,敞开心扉,然后再顺藤摸瓜,提出他们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容易回答的问题。必要时,我也采取回避老师,回避家长的办法,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环境。我曾报道过一个学校少先队环保站的活动。从他们环保站成立开始,我就跟踪采访他们的活动,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和同学们相处很融洽,他们有什么话都愿意告诉我。因此,我获得了同学们开展环保活动好多生动有情趣的细节。
    二、耐心细致,激发兴趣,提具体直观的问题
    新闻采访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别。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在他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把记者提问归纳为两种类型: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所谓开放式,就是问题提得比较概括、抽象、范围限制不很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所谓闭合式,则是问题提得比较具体、单纯,范围限制得很严格,给对方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小,一般要直接回答。
    心理学家分析,儿童的记忆特点是,直观形象记忆比逻辑记忆发达,他们的记忆速度快,但是容易记住的只是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记忆材料。他们记忆的持久性、完整性和再现事物的条理性都比成年人弱得多。易回答,进而启发他们思考,引起他们的兴趣。假如你要了解一个优秀中队的事迹,张嘴就问:“你们少先队活动有什么经验?”一下子就会把孩子问懵。这样的问题可以分成若干具体的小问题:“你们中队有多少队员?”“你们最近开展了些什么活动?”“这些活动是辅导员老师安排的还是自己设计的?”“开展活动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没有?”“你们是怎样解决的?”……在这一串小问题的回答中,优秀中队的典型事迹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孙海燕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