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未来工匠”

分享到:

“匠心筑梦”采访团走进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满德利 孙希悦

    大众网济南11月17日讯(记者 满德利 实习生 孙希悦)“现在的学生心理年龄逐渐变小,我也要适应这种变化,让课堂生动起来,通过与学生互动,调动他们的情绪,这样才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外语村”,该校教师刘玲在接受“匠心筑梦”采访团采访时谈到。

采访团正在对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的同学进行采访

  日前,“追寻中国梦·匠心筑梦”采访团走进位于青岛的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北校区,采访了该院教师刘玲、王中以及优秀学生代表。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具有以外贸、外语、外运、外包为主的鲜明的“外”字办学特色,外贸外语等课程是学院的重中之重。《匠心筑梦》组在学院东南角别具特色的“外语村”对学院两位优秀教师进行了专访。

  刘玲,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公共英语部英语教师,1998年大学毕业后到校任教,已经有了18年的教龄。18年来,刘玲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逐渐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教学之余,刘老师还为社会上的企业、政府等部门提供翻译服务。刘老师表示,做翻译和备课也有相通的地方,“做翻译也要提前做功课做准备,对来访人有所了解,包括他的工作和背景等等情况。”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航空服务实训室

  国际贸易法专业的王中老师从教已有25年,教学理念也从刚开始的传授逐渐改成了启发,从“要学生学”到逐渐探索如何引导“学生要学”。他打了个比方:“开始我希望把自己变成一桶水,认为只有自己有了一桶水,才有可能送给学生一杯水,但是后来觉得一桶水也不够。理念需要改变,我应该把自己变成一根火柴,去点燃学生,去启发学生。”

  教学方面,王中老师很早就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经常会提出一个案例,让学生们课堂讨论,而且告诉他们,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能否自圆其说。学生们对这种形式都比较接受,参与感很强。”

  在学院航空服务实训室,《我在现场》记者采访了空乘专业的于晓姗同学。进入实训室后,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位于教室两边的B737-800航空模拟舱和B737-800应急撤离训练舱以及售票、值机、安检等设备。于晓姗同学告诉记者,这个实训室主要用于客舱服务训练、客舱紧急撤离训练、机票销售、安全检查、交运行李、引导、特殊旅客服务等民航旅客运输服务。“既然选择了空乘专业,就是要保护乘客们安全、让他们有一个舒适的旅行环境。”

  “追寻中国梦 匠心筑梦”—山东职教典型人物采访活动是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与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在成功举办三届“追寻中国梦”活动的基础上共同开展的大型采访活动。由大众网专业记者带领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学生记者一起走进山东各大职业院校,采访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代表,挖掘他们的心路历程、对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的理解,了解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旨在挖掘职业院校中的典型师生代表,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倡导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接下来,采访团还将陆续走进山东技师学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等等省内重点职业院校,探寻职教里的“工匠精神”,寻访学生中的“未来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