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2 15:5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崔传富
崔传富,自署胶水船夫,又署川夫,芙蓉楼主人,1965年生,山东平度人。中国书协会员,山东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岛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青岛书坛》副主编,天柱书会成员。书法作品参加“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家书法精品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全国第九届书法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展,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书法展等展览。获青岛市首届书法“十佳”称号。出版个人书法作品集。
为有源头活水来——崔传富的书法艺术之路(陈传瑜/文)
跟崔传富是老朋友了,可我要为他写一点文字的时候,惯性思维很容易地就想到了《郑文公上碑》和《汉王舍人碑》。前者,是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镌刻在天柱山上的大作,被誉为中华书法渊源之瑰宝,享誉海内外;后者,是东汉的一件隶书碑刻,国家一级文物,现在是平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两件书法“瑰宝”都属于平度的文物精华,而崔传富先生又是地地道道的平度人。假若祭起这两面大旗,以“人杰地灵”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开篇,为传富的书法艺术寻出“源头”,祭起“偶像”,借来“师傅”,然后再介绍传富的书法艺术成就,岂不是顺理成章的逻辑关系?
然而,这种“形而上”的秀才文笔,恰恰偏离了传富的书法艺术之本源,想当然地说传富的书法艺术是“人杰地灵”的产物,那实在是大大的歪曲。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对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之路的探源,有两点是人们长期不敢正视拒绝承认的,但却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天分”和“缘分”。
我这里独出心裁的“探源”,但愿不会被视为离经叛道!
寻木之根本,觅水之渊薮,传富所取得的书法艺术成就,首先是他拥有从事书法艺术的“天分”。这一点,传富自己是承认的。在他的博客中,我读过他的博文《父亲赐福》。里面写道:“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读书时用过的《康熙字典》和几本旧书上面,留下了几行工整的钢笔字,漂亮极了。我以后喜欢舞文弄墨,可能也来自父亲的遗传。”——这里的“遗传”就是“天分”,是“教养”,是“才气”,是人类繁衍的生物密码赋予人们的先天素质。不得不承认: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搞艺术的,兴许他是其他方面的天才。即如书法,老百姓谓之“写字手里出”,假若没有“手里出”的先天素质,要造就一个书法家几无可能。传富就属于“手里出”,这是他最终成为书法家的最基本的素质。
如果说“天分”是一个艺术人才的“潜质”,那么,“缘分”就是人才成功的条件。传富在另一篇叫作《温墨》的文章里,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每次“温墨”,就想起小时候农村过年写春联的光景。临近过年,村小的教室里摆开了场子,生不起炉子,就点起一堆柴火,不一会就暖和了。墨汁倒进铁皮盒子里,放在火上温着,冒着热气,发出一阵阵墨香……
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在珍贵而又短暂的寒假里,不去跟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疯玩,而是跑回学校,看老师为村民们写对联。这,只能说明,传富在他童稚的年龄段里,就已经对书法充满了浓厚的情趣,这是他跟书法艺术的因缘。
因缘,还需要机缘。1981年,传富考取了平度师范。那个时代,带户口上学的平度师范十分难考,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标志着一生命运的改变。传富居然考上了,这是他的人生“机缘”,同时也是他从事书法艺术的“机缘”。师范开设书法课,自从他被老师指定担任书法课代表以后,他就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进而,传富又有了更大的机缘——1984年,他在平度师范毕业后,被破格留在了母校担任书法教师。此时的传富,开始了他与书法艺术的“夤缘”关系——他开始了自觉地“巴结”书法艺术,在书法艺术之路上不懈地跋涉,奋力地“攀附”上升。
因缘,是成功的基础;机缘,是成功的条件。而“夤缘”,则是孜孜不倦地追求。
传富自署别号“胶水船夫”,这是他的自我写照。他是一个在“逆水”中摇橹的“船夫”,他在专业从事书法研究和创作的日子里,深入研究书法理论和书法技巧,系统梳理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源流演变,并选择代表性碑帖加以临习,在传统书学理论和书法创作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逐渐上追到两周金文,以至于殷商甲骨。小楷初习唐人《灵飞经》,后更弦易辙,钟情于钟、王淳和儒雅的魏晋气度。
1998年11月,传富调平度市文化系统担任领导工作,一直到后来担任市政协副主席,他的书法研究和创作也由专业转为业余。他由对书法艺术的浸淫其中、沉潜苦练转为体悟思考、凝练升华,以天柱山北朝石刻为媒,广交学界朋友,与全国书法名家切磋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眼界开阔,境界高蹈,书法理论和艺术创作都获得了长足进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书法界同仁专家的赞誉。
中国书协理事、山东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顾亚龙先生称赞:“崔传富学书注重传统,书风清雅,颇有文人气息。”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于明诠教授称赞:“传富的行书作品取法二王,点画精到,精神飞扬,更为可人。”又称他为“学者型书法家”。
从“因缘”,到“机缘”,到“结缘”,再到“夤缘”——传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至于传富的书法艺术成就,在介绍传富的许多文章中,都有详尽的表述,这里,我明目张胆地从陈颖先生《悠然一船夫》中抄袭过来,作为本篇的结尾。
自1986年在青岛市首届青年文学艺术大奖赛获奖以来,崔传富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种书法大展,屡屡获奖,特别是近年,其书法创作成就更是引人注目。2007年,其作品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展;2008年,作品入选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2009年,作品入选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人书法精品展”。他也以骄人的成就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书协理事,是青岛乃至山东地区在全国颇有名气的中青年书法家。
与书法创作相得益彰,他的书法理论也“更上层楼”。2000年,山东省书协首次举办书法理论研讨会,传富提交的题为《关于郑文公碑的作者》的论文,条分缕析,考证翔实,提出了《郑文公碑》的作者不是书法史上几成定论的郑道昭,而是郑羲的门生故吏的论断,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2004年与人合著《源远流长的东莱文明——平度历代碑刻研究》一书,将平度境内有价值的碑刻、墓志、摩崖、题记分类传拓,精心考证。该书获山东省文化厅社科类成果一等奖。2007年8月,应邀参加在烟台召开的第二届云峰刻石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交流发言,提交的论文《云峰四山北朝刻石作者分类考》,从云峰四山刻石的艺术风格、书写习惯、行文语气、镌刻位置等方面入手,将50种刻石梳理分类,并考证出刻石的作者。尤其是对北齐隶书作者的考证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