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书会平度六人书法晋京展圆满成功回眸

2011-12-14 10:36:00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平度政务网  

关键词: 郑道昭 老师 石开 止于至善 天柱书会
[提要] 这是我市书法艺术创作取得的可喜成果,也是平度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取得的崭新成就。吕书庆(《中国书法家》编辑):第一个感受是平度这六位书法家的作品非常精致,他们的作品在这个环境下展出,我觉得恰如其分。

    挥毫泼墨竞风流 艺苑美名扬京华
    ——天柱书会平度六人书法晋京展圆满成功回眸

  编者按:今年6月初,天柱书会平度六位书法家吴绍田、孙建军、崔传富、王尧忠、隋守训、舒杰带着他们的72幅作品晋京,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书法院举办展览,吸引京城不少书法名家观瞻、评价,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北京、平度两地间传为佳话,也成为艺苑美谈。
  这是我市书法艺术创作取得的可喜成果,也是平度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取得的崭新成就。
  近两年,天柱书会平度六人书法展先后应邀北上大连、南下江苏新沂等地,举办书法展。这6位平度书家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艺术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在展出地都掀起了波澜。他们以书法为媒介,勇敢走出去,通过切磋交流提升书艺水平,对平度书法创作起到了促进提升作用,同时也以文化交流的崭新形式,对外较好地宣传了平度,树立了平度的文化形象,在更高程度上提升了平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全面展示这次晋京展出的丰硕成果,今天本报特推出通版,予以详细介绍,敬请读者关注。

  王镛:(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院长)以前我不太熟悉平度的这些作者,这次看了展览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我刚才知道,有好些作者还在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能够写出这种水平,我还是很吃惊的,写得不错!天柱书会,他们附近有郑道昭的古代书法遗迹,从他们的作品看,书法人脉没有断开,这很值得欣喜。我觉得他们今后还是应该多开展交流,象这样到北京搞展览,或者与其他各地的比较优秀的书法团体多交流、多切磋,开阔眼界,这样我想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李胜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我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对“天柱书会”山东平度六位书法家表示热烈的祝贺!“天柱书会”平度六人皆是当代中青年书家之翘楚,整体势力强劲,其书法作品既富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又各具特点,无不彰显每位书家的艺术才情!正是这样一个个民间的书法组织,在当代多元发展的格局中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时代画卷。
   石开(著名书法篆刻家):我就说说我的印象。这六个人我其中有两、三个人有过一面之缘,其他多数我不认识。但今天看了这个展览,尽管无法从作品当中很深地理解他们个人,但艺术是写人的,艺术是表现人格的,它是物化了,把这个物化成线条,借这个文字的媒体来表现。所以我很清晰地看到这六位先生都有一种平和的、平实的,不是表现欲很明显的这种气息。这几个词恰恰是山东人一个总体的优良品质,他们把山东人的那种气质,那种平实、稳重、厚道全部表现出来,这当然是成功的。
 至于各位先生今后的发展,就是怎样把自己人生当中,人格当中最出彩的地方把它放大出来。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当中最优美的地方让它扩大,放大出来,展现出来。我觉得这是书法艺术特有的,这个跟其他的艺术还不一样。我这几年一直在强调,自己也在实践,就是艺术要把人生的状态、生命状态表现出来。如果能把自己的生命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书法艺术也是有个性化的,也是会有价值的。如果在一个空间里头有价值,必然也会在历史上有价值。
  胡抗美(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副主任):今天在展厅看了一遍作品,就整体印象来说,我觉得平度作为一个县级市,有这样一个六人的集体,作品这么整齐,水平很值得肯定。咱们可以测算一下,如果全国各个县市都能这样拉出六个人来,都有如此高的水平,那咱们的书法事业的发展是非常可观的。
   六个朋友水平这么整齐、这么高,是因为他们的路子正。这六位书家,咱们无论是从他的技法上看,还是从他的整个表现形式,从意境上看,都是值得肯定的。我觉得到了平度肯定是一个很让人欣慰的地方,从六个人的展览当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他们还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沉稳的格调我还是认可的。他可能还是受孔子的影响,是“中庸”。再一个就是那种“止于至善”,这种感觉也很明确,他好像不是为了表现什么,就是要这么写。他们在创作过程当中好像心态非常的平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这个很难得的,也是当今书界应该很好学习的一点。我觉得这些朋友还有一个很高的追求和一个很高的眼界。如果说没有一个开放的理念,没有一个很通畅的信息,我想在平度这样一个地方,出现这样一个整齐的整体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他们在向外边学习,在接受新的书法理念,都是很开放的。从他们的作品当中可以看到当今比较前沿的书法的创作的整个状况,都能找到影子,我觉得这是应该肯定的。
   崔志强(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秘书长、著名书法篆刻家):首先对六位作者表示祝贺!看了作品很感动。其实我很喜欢看这种个展,就是这种小的群体展。水平高的这种展览,才可以学到东西。你看见了会感动,会激动。看作品如果不激动,不能够停留在作品那儿,这个作品肯定没有吸引力,它就没有生命力。
   我觉得这六位作者已经达到了现在的程度,很好,怎么再更开阔一点,眼光更放远一点。只要玩了,就要对得起它,你跟它玩得好了,它一定给你们表现出好的东西来,我认为你下的工夫到了,你的路子走对了,一定很好。
 张羽翔(书法博士):这个展览的作品我看了一下,我的第一个感觉,挺雅的,中规中矩。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也有一点不温不火。在取法上面,不管是传统那路也好,现代感、形式感强一点的那一路也好,哪个路子都有基础。就像石开老师说的,感觉没看到你们想放大哪一种东西的感觉。从你们的角度,我不知道是希望这样呢?还是另外一种想法?
   陈忠康(书法博士):从地方的小团体来说,我们温州也有一个,叫会文书社,湖南有永和书社,我们现在看到天柱书会。作为一个社团来说,因为秉承的这种地域的一些特色,书风容易趋同。实际上会文书社和永和书社都有这个情况。我今天看到的天柱书会的展览,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从总体的调子来说,我的评价是正面的,为什么呢?就是说找个性,或者找某些东西,或者是我们说的过火的东西,或者什么,如果搞得好的话,是能体现一个人的这种好的东西,但是这是需要厚积薄发的。多少人栽在要出风格、出个性上面!有多少人是打着这个旗号,实际上出来是不好的。那么相反我倒觉得这里面实际上体现了大家的一种包容度。
   莫武(书法博士):我注意到每位老师的作品都不是一个面目,都有很多种想法,在不同地做下去,我觉得这都是挺好的,我也深受启发。刚才我的观点跟前面几位老师的一些说法也有点接近,就是我觉得在学习传统的过程里边,你对传统的某个东西有一种认识,有一种判断,其实这个认识和判断的过程,会真实反映你个性的。你能够在传统里边看到某些东西是自己独到的一种领悟的话,很可能表达出来就是自己的个性。你试着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传统,而不是试着用当代人的一些创作手法去做的话,那可能你会有自己的独特的东西出来。
   肖文飞(书法博士):平度有厚重的文化资源,依托天柱山,所以在我印象当中,可能碑的风格会比较强烈。但是我今天看这个书法作品,可以说是亦碑亦帖的,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我在很多朋友的身上也看到这种碑帖融合的,既有北方的这种雄强,也有南方的那种婉约,这两个风格都在大家当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感觉到社团的力量在不断壮大。以前书协是老大,书协是占主导地位。现在我认为书法上有三股力量:一个是院校。再一个就是书协。三是现在慢慢崛起的,也是最有前景的,最能够代表这种学术和艺术水准的,就是社团。社团有一个好处,都是比较纯粹,不带很强的功利性,这个现象我觉得值得关注。而且今后的社团的力量,我想可能也会越来越强大,也是代表了中国书法的一个发展的方向。平度这个团体跟外界的联络特别多,尤其是跟北京,他们到北京来,或者北京的这些名家到平度去采风,因为有天柱山的这个资源吧。正是这种资源的利用,带动了这种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作为一个县级市,能有这么高水平的作者,有这种高水平的书法作品,资源的利用我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也希望你们能够把平度这个品牌打得更响,能够吸引更多的全国各地的一些名家到你们那儿去,使得这种沟通、这种交流是一种全方位的,更深层次的。
   杨涛(书法博士):我个人认为,代表山东地区最高书法成就的就是枣庄地区和平度地区。也是当代书法前进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书法创作非常先锋的阵营里边有你们的身影,这是我对整个的平度六人展在山东乃至全国一个判断。
   平度六人,我差不多有一半应该是比较熟悉的,给我的感受,平度六人相处的特别好,很默契,平时好像在一起的机会也特别多。另外给我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大家跟外界的联系是非常的频繁,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开放的,不停地在进取,这是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的。还有一个就是我觉得你们都是把书法当成一个非常的专业的,非常执著的一件事情,这是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李强(著名书法篆刻家):天柱书会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下来应该说是做得最好的。书会很多都是先有很好的亮相,慢慢都很难有很好的结尾,但是天柱书会是个很独特的例子,他们一直在 “请进来,走出去”,把喜欢的名家邀请到平度,到大连展,到江苏展,这回到北京展,我觉得他们这个路子走得很扎实,一步一个脚印。
   他们六个人的创作心态,不是像我们传统意义上那种纯粹的职业书法家。书法成为职业以后,这种状态肯定是显得非常拘谨的一种感觉。他们中多数人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对书法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珍爱,这种珍爱写起来以后非常轻松。所以看他们的作品觉得很平和,但是也含着很多很灵巧的变化,有很深的内涵。这种深意是了解他们以后,跟他们真正交了朋友以后,才能真正了解。
   吕书庆(《中国书法家》编辑):第一个感受是平度这六位书法家的作品非常精致,他们的作品在这个环境下展出,我觉得恰如其分。不管是作品的主体,还是它的装饰效果,我也学到了好多东西。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展览非常成功。
 第二个感受,是对这几位作者的书风。发现这个展览好像和以往有点不一样,但仔细一看是山东的,我觉得我的感觉就对了。因为山东我也比较熟悉,书风不是大开大阖,不是非常豪放的那一种,而是温文、质朴、敦厚、从容不迫,而且还不乏情趣。
 第三个感受,我觉得他们这次展览,可以说是他们在书法艺术追求上的一个成功的展示,总体的展示。他们在全国各地搞了这么多的展览,想听听各地名家对他们的一些艺术的一些看法,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必要的。古人有两句话,一个是叫做“多闻而体要”,你体会他的要处、妙处,适合不适合于自己。另外就是要“博学而善择”,就是要善于选择我到底适合于哪一种书体,或者是我的特长在什么地方?我的闪光点在什么地方?我就在这一点上把它做到极致。这个也是我和山东的这几位书法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燕守谷(山东书协副主席):我是代表我们山东的六位书家前来表示祝贺。刚才杨涛肯定了山东的两个地域性的民间社团,一个是天柱书会,一个是五月书会。我觉得说得准确。天柱书会这六位我们都是好朋友,交往比较频繁。我看他们的作品,感觉到很亲切。字如其人,他们六位的这种生活状态非常真实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我觉得这也是书法这种艺术形式的本质之一吧。
  平度和枣庄的两个群体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透露出齐鲁文化的这种深厚的积淀和内涵。两个社团在目前山东书坛创作上讲,我觉得应该是最高水平的。他们也有不同之处。六位作者把生活状态反映在这种创作里边,自身的修养和品位和自己选择的这种生活方式,是非常吻合的。天柱书会更多的是直接进入最高层次和北京方向进行交流。
   我平时就很关注他们的创作,六个人的面貌各有不同,这也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一种方向。我觉得面貌不同的好处,还是显现了一种作者的这种能力、修养和综合素质。因为他们把这个东西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作品显现的是他们的一种生活状态。所以他们这个风格,是建立在自己的认识和观念之上的。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
   蔡大礼(著名书法家):我对平度的印象很深。因为我也是山东人,我是蓬莱人,所以刚才前面几位老师说到山东人,我就非常有感想。我觉得山东人很有特点,山东人应该说骨子里是很有火气的。你看看咱们山东人的老祖先,孔子、孟子。你看孟子的火气多大。同时另一方面,山东又是教育非常发达的地方,讲孔孟之道,有很多的礼法约束咱们,所以山东人又很理性,山东人身上体现了这种两面性的东西,一旦奔放起来就收不住。更大多数,理性的成分还是占上风,就是说咱们写字还是比较理性。

孙海燕

editor

更多

相关阅读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