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8 15:58:00 作者: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
学校于3月30日公布了《青岛农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指明了学校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方略,明确了学校"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推进改革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学校将致力于建设一所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师资力量更加雄厚,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校园文化先进,条件设施完备,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更高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规划》全面总结了学校“十一五”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成就,深入分析和指出了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十二五”时期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方略,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战略措施。
《规划》指出,未来五年,学校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四大历史机遇,一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机遇,二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遇,三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高等教育强省的机遇,四是青岛市区位优势带来的机遇。
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坚持内涵发展不动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开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总体工作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坚持优势特色学科优先发展和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内涵发展,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化发展。
《规划》分别明确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学科专业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
发展目标是致力于建设一所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师资力量更加雄厚,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校园文化先进,条件设施完备,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更高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类型定位于进一步巩固多科性大学的基础,大力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农科学院(包括农学与植保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基本建成教学研究型学院,其他学院迈出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关键步伐。
学科专业定位于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维持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专业办学格局,在现有学科专业构架基础上建设新的跨学科专业,加强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深度融合和交叉发展。
办学层次定位于稳定本科教育规模,加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努力提高研究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力争形成本、硕、博层次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着力打造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个性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教育特色,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着、作风严谨扎实、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强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于放眼世界,服务国家,面向山东,立足半岛,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持和服务,特别要发挥农学学科专业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校谋求科学发展,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广泛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关键时期。全校师生员工要按照"五个着力"和"抓内涵,建机制,增活力,上水平"的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搞改革,追求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要重点完成14个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任务,分别是办学规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设与后勤保障。
《规划》提出,全校师生员工要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以推行重大战略为导向,以落实重点计划推动学校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要重点推行六大战略:一是"主题年"战略,二是内涵发展战略,三是学科超越战略,四是高端发展战略,五是精细化管理战略,六是文化引领战略。
《规划》要求全校师生员工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深刻学习领会规划的内容和精神,明确"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广泛宣传动员,落实责任分工,编制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检查,统一意志,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