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青岛农大的特色办学之路

2011-05-03 14:07:00    作者:   来源:每日甘肃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历经莱阳农业学校、莱阳农学院、莱阳农业大学、恢复莱阳农学院等变迁。2000年开始创建青岛校区,办学主体移至青岛,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农科特色鲜明,农、工、理、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每日甘肃网青岛讯(记者徐诚诚)由大众网主办的“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山东高校采风”大型采访活动于4月28日走进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历经莱阳农业学校、莱阳农学院、莱阳农业大学、恢复莱阳农学院等变迁。2000年开始创建青岛校区,办学主体移至青岛,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农科特色鲜明,农、工、理、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国际、国家、山东、青岛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要求,青岛农业大学本着突出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宗旨,积极探索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在不断考察、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学校决定依托青岛环境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办学条件,抓住青岛市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机会,合理利用青岛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上的扶持政策,并结合软件外包人才需求的特点,尝试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解决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企业求才难、学生求职难的问题。

  合作采用“121”人才培养模式,即将本科四年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一),以校内开设的公共课、基础课程为主,并针对青岛软件外包市场需求特点,嵌入日语课程的学习,突出占青岛近80%的软件外包市场的对日软件外包的人才培养,教学任务主要由学校完成,企业承担课程改革对接、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行业市场的介绍等;第二阶段(大二、大三),主要以校企联合面向市场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外加日语应用强化训练,在保证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上,突出与软件外包对接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学习,本阶段企业主要完成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专业指导等,学校完成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专业建设等;第三阶段(大四),以企业结合软件外包的实例和要求进行改革的案例操作、项目实战实训为主,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设计和顶岗培训,指导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认证,进行技能、团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本阶段企业是课程改革与教学任务完成的主要承担者,学校配合完成,进行质量把关。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人才在保证面向应用英语国家软件外包的同时,突出面向日本的软件外包服务业务,使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还能熟练掌握和使用当前流行的企业发包流程、了解软件外包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际应用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

  错位发展成就独特竞争力

  “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提名奖”、山东省“泰山文艺电影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

  很少有人能把这一个个辉煌的奖项与一所农业大学联系起来。然而,创造出这些艺术成就的正是青岛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师生们。正是他们用一座座分量十足的奖杯,让人们对农业大学的艺术专业人才有了全新的认识。

  青岛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把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为能够将创意和策划变成产品或作品的应用型艺术人才,这一方面是出于与那些专业性强、优势明显的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错位,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的结果。

  为了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院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学院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与产业的联系,让学院的老师、同学都参与到产业项目中去,实现产业发展促进教学,教学推动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让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大缩短了社会适应期,一上岗就能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这也成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广受欢迎的重要砝码。用赵晓春的话说,“我们的学生在竞争中有独特的竞争力”,因此,到目前没有一个学生在就业时找不到工作,毕业生中35%的学生已经在北京、上海的文化创意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孙海燕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