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记者走山东:专访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2011-05-04 11:09:00    作者:   来源:北方网  

    日前“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山东高校采风”活动,来到了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在活动的当天,记者跟随校领导领略了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风光,感受了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气息。随后记者对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盛振文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盛振文院长从四大方面向记者们介绍了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一、历史沿革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93年。2003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纳入国家高等教育统招计划。200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学院被评为“优秀”等级。2010年12月底,学院通过了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专升本考察评估,经过前一段社会公示,就在昨天,国家教育部已审查批准,学院升为本科、改建为山东协和学院的批文已经下达。

  二、办学条件

  学院目前校园占地1308亩,建筑面积36.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803.8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0.6万余册,电子图书20.6TB。建有按专业群设置的教学实验实训中心7个,实验室242个。

  学院有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山东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山东省企业实训基地1个、职业技能鉴定站4个,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4个。

  学院现设有8个二级院(部),设有工学、医学、管理学、人文学4个学科门类的6个本科专业和34个高职专科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68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各专业均有知名专家、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

  三、办学水平与特色

  经过18年协和人的不懈奋斗,艰苦创业,学院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创建办学特色,打造社会品牌。具体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坚持走诚信办学之路,依法规范办学行为,用行动赢得社会信誉

  学院自创办以来,把“诚信”作为立校之本、创业之基、守业之魂,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在招生、教学、就业、管理等环节中,不做虚假宣传,认真履行承诺;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校执教,每个二级学院依托一所公办大学,确保教学质量;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和调整专业结构,与企业集团建立协作关系,实行定向培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走开教学、实习、就业于一体的路子,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多年来,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学院坚持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从2005年以来,我们聘请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等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授课,免费培训全省乡村医生。到目前已举办培训班74期,累计培训乡村医生15000余人,为改善农村卫生现状尽一份社会责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来学院视察时,对这项工作给予肯定。

  从2006年起,学院连续5年与齐鲁晚报合作,共同举办“助考生一笔之力”公益活动,为全省参加高考的学子免费发放2B铅笔等放心文具,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应考中感受到社会的一份温情。

  学院的诚信办学行为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称号。201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二)坚持走质量立校之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关键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主持承担省级教改项目6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建成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

  学院坚持把科研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来抓,启动了校级科研计划的立项工作,对获得上级科研立项的课题,学院予以经费匹配。创办《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广大教职工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平台。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承担省级科研课题6项,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课题22项,承担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项。先后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4项;获中国解剖学会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0年12月,学院被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2010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对全国262所民办大学进行科学评价,我院被列为“中国民办大学竞争力前10名”中的第四名,专科层次全国第一名。

  (三)坚持走产学结合之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把校企合作作为利用外部有效资源、谋求自身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拓校企合作途径。先后与海尔集团、联想集团、中国重汽集团、海信集团、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104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强加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创造了“双线、双纲、双证、双高、双文化、双过程”的“六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与上岗就业“直通车”。

  近两年,学院学生在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和科技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是目前山东省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最多的民办高校。

  (四)坚持走教授治学之路,聘请名师执教,构筑“宝塔型”专家体系

  学院始终坚持教授治学、名师执教,形成了“宝塔型”三层管理、教学体系。

  管理层面依托“一院三委”平台,把驻济高校的管理、教学专家聚集到协和。现任党政领导班子中有6位曾在普通高校担任校级领导。

  每个二级学院依托一所公办大学,每个专业联合多家企业,借鉴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经验,聘用他们的师资力量,借脑生智、借力发展。

  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学院任教。在教学一线,引进高校刚从教学岗位退下来的名师、专家、教授来学院任教;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一帮一”、“师带徒”等形式,发挥老教授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实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政策留人、品德留人”的“五留人”政策,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教师排忧解难。垫付1000多万元为职工开发安居房,为职工免费供应午餐,每月发放福利,有效增强了教师与学校荣辱与共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坚持走“和合”建校之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学院创建18年来,坚持走以宽松和谐、团结合作为内涵的“和合”建校之路,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环境。

  一是推行“和合”向上的校园精神,把这种精神渗透在“明道致远,德慧至善”的校训里,体现在“诚信、奉献、求真、务实”的校风里,贯穿在“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里,使之转化为全院师生员工和合向上的信念,转化为自觉的共识与行为。二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今年又启动了以加强课程、队伍、组织、环境四项建设为内容的“育人工程”,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学习环境。三是密切联系群众,实行民主决策。遇事广泛听取意见,尊重和维护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今年年初,院领导结合年度工作总结,分头到二级学院单位,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院党政联席会议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照群众意见逐条研究解决方案。对落实双休日、调整早自习等问题立即兑现;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逐条作出答复,调动了师生员工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学院领导还与二级学院实行定点挂钩,建立起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四是以学生为本,对于家庭困难学生减免学费,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到目前为止,先后为7000多名学生不同程度地减免了学费。自创办以来,学生在学校喝开水和洗澡全部免费,仅此两项,学院每年要投入200多万元。

  “和合”校园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合”向上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协和学子。学院自创办以来,从未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学院稳定发展的事件。2009年学院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经验得到上级肯定,被推荐代表山东省民办高校向中央学习实践活动巡视组作典型汇报,还被推选为先进典型在全国第十八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学院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被省委高校工委多次转发。

  四、发展展望

  目前,学院已升为本科院校,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面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创建合格的本科院校这一现实课题,我们将在全院开展以“大学习、大讨论、大转变、大提高”为主题的学习讨论活动,以升本为契机,引导师生员工打开眼界,转变观念,找准差距,拓展思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全面提升学院建设水平,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今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也正在制定学院“十二五”发展计划。在今后五年间,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山东省、济南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公益性原则,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立足济南,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着力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服务意识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稳定发展规模、完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凸显育人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本科院校。

  协和学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媒体朋友们的热心关注与大力支持,我们与驻济各优势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今后能继续与全国各地媒体朋友紧密携手,愉快合作。也真诚希望媒体朋友们多多来协和检查指导,对协和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孙海燕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