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解读青岛农大本科生考研高录取率

2011-05-03 16:34:00    作者: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4月30日讯(记者 王潇雨)青岛农业大学(原莱阳农学校)是一所普通的省属高校。自2000年以来,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比例保持在平均60%以上,年平均录取率达到50%,录取人数占应届本科毕业生的30%以上。近年来,虽然学校新增了十多个新兴专业,考研难度不断加大,但全校每年仍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直接考取研究生。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考研率如此之高,秘诀是什么呢?带着问题,四川新闻网记者跟随“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山东高校采风团”,探访了这所农业大学不寻常的高考研率。

  考研动机多样化 主旋律健康向上

  早在2000年4月份,一条关于“莱阳农学校同宿舍七姐妹一起去读研”的消息,成为国内外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青岛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考研高录取率的情况也逐步被人知晓。

  从那时起,该校整宿舍学生同时读研的现象就经常出现。2003年,有3个宿舍的学生同时考研成功,其中有两个是8人的女生宿舍,一个是7人的男生宿舍。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全校累计共有11个宿舍82名同学同时考上硕士研究生,其中女生宿舍7个,男生宿舍4个。并且,有2个男生宿舍系专升本学生。另外,2000年以来,达到80%以上学生同时考上研究生的本科班有13个。其中,毕业学生在两年内全部考上研究生的就有2个班。

  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对该校学生考研热进行的调查显示,学生考研的动机和原因多种多样,80%以上的学生在问卷时集中选择了“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提高就业起点”、“改变现实处境”和“知识报国”、“回报家庭亲人”等五个大方面。71%的学生认为如果毕业当年考不上,准备继续坚持考;46%的学生回答“有研必读”。

  令人叹服的故事 折射奋发进取

  第一个故事:“八兄弟读研记”。这是一间有着不同来历、却有着相同背景的学生宿舍:他们是不同学校、不同系的大专班学生;都通过专升本方式同时考到青岛农业大学动科系动物医学专业。八兄弟搬进8—221宿舍的第一个晚上,因为成功摘掉了“专科帽子”,他们都感到扬眉吐气,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在满怀激情的交流中,新任舍长张志宏提议,既然能实现专升本,为何不能再拼上两年,一起去读研?八兄弟齐声呼应。结果是:经过一年半努力,2006年他们考研全部过线,复试后又全部录取为公费就读研究生。其中,4人就读国家级重点大学,2人硕博连读。得到消息后,八兄弟上饭店撮了一顿。举杯祝愿时,大家又共同发誓:尽管今后不能同住一个宿舍,但三年后争取同时读博。

  第二个故事:“用汗水挑战贫穷”。02级女生肖丽是一位瘦削而干练的山东姑娘,今年考取中科院某研究所生物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小肖的父亲生病卧床不起,家里为给父亲治病负债累累,供不起她和弟弟上大学。肖丽发誓要靠自己的努力完成读大学的梦想。在本科学习期间,她除上课时认真学习外,课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勤工俭学和外出打工。她曾洗过盘子、推销过牛奶、到外资企业通宵摘过菜,还先后担任过7个孩子的家教。四年大学生活,打过多少工、干过多少活,连她自己都难以记清。唯一能记住的是,大学四年的学费、生活费等所有花销全是自筹。刚上学时,她申请了4000元助学贷款,以后便再也未向国家伸过手。四年寒暑假,她只在家里住了20几天,往往是年三十前一天回家,初三就外出挣钱。就这样,她不但挣够了自己的上学费用,还资助正在上大二的弟弟。就连考研期间,她也没有放弃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机会,用辛勤的汗水不断催开着自己的理想之花。

  第三个故事:“读研前不谈爱情”。 在植物保护系,有这样一对特殊恋人,他们是同班同学,男生叫李厚铭,今年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艺专业研究生;女生叫朱春莉,今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小李告诉笔者,大一时他不知怎么回事,学习总是进入不了情况,第一学期就有3门课不及格。班里的学习尖子朱春莉受团支部委托,前来帮助辅导功课。有了小朱的帮助和鼓励,小李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第二学期就考了班级前3名。以后,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朱春莉长于文化基础课,而李厚铭学习计算机比较快,他们相互帮助,一起过了英语四级和六级,并决定并肩冲刺研究生。在共同的学习中,爱的火花在两人心中燃烧。但他俩私下商定,考研前绝不让感情泛滥,只有双双考上研究生方能互定终身。他们把强烈的爱埋在心间,把感情转化成刻苦学习的动力,相互鼓励着完成了研究生考试。终于,两人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一起到北京读研的机会。他们又商定,要凭爱情力量一直走下去,走到博士、博士后……

  第四个故事:“农一班没有孬种”。 植物科技系农学专业一班今年是考研丰收年。这个班共20名学生,17人参加研究生考试被全部录取。班团支部书记刘立锋告诉笔者:刚入学时,班主任王义庆老师就告诉我们,只要大家齐心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从那一天起,他们就打出了“农一班”的招牌,无论是文化学习、文体活动、纪律检查和劳动锻炼,大家都团结向上。如同一个坚不可摧的钢铁集体。平常学习时坚持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考研时按不同报考专业划分学习小组,班团支部组织大家开展学习交流,互通有关考研信息,坚持全班同学资料共享,团结一心打好考研集体攻坚战,结果获得了全胜收兵,有志考研的17名同学皆大欢喜。

  第五个故事:“父亲的眼泪”。常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今年考上扬州大学研究生的动科系小张同学告诉笔者,自己这个研究生是父亲用眼泪换来的。小张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就受父母宠爱,养成了懒散的毛病,学习也不上进,上初中的时候成绩平平。父亲为了让他读好书,到处求人将他转入烟台市一所重点中学就读。为了照顾他的生活,父母放弃家里收成颇丰的果园,举家搬迁到儿子就读的学校附近居住,50多岁的父亲当装卸工腰都累弯了,母亲天天到街上捡破烂换钱,就这样将儿子供进了大学。但是儿子上大学后并未专心学习,而迷上了上网打游戏,第一学期就2门课不及格。从未被任何困难压垮的父亲得知消息后,平生第一次号啕大哭。父亲悲怆的眼泪惊醒了痴迷的儿子,从此痛改前非,认真学习,今年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父母的夙愿。儿子考研复试通过的消息刚刚传回,父母就高兴地宴请街坊四邻,庆祝儿子成为全村第一个研究生。

  第六个故事:“班主任的预言”。预言者是植保系2001级班主任国姝琼老师。2001级新生到校没几天,班主任国老师发现许多学生因未就读名牌大学而悲观失望,她便反复鼓励学生:到名牌大学读本科的机会虽然失去了,但读研究生的机会就在眼前,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保证你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这个学生们将信将疑的预言,国老师付出了很多,全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5年,全班35名同学全部报名考研,28人被录取。剩下的7名学生找到国老师问,别人读研了,我们怎么办?国老师说,只要你们继续努力,我预言的事情肯定能实现。国老师把自家在老校区的空闲房子收拾好,让7名立志复读考研的学生居住。在国老师帮助下,今年,7名同学全部考上了研究生,其中孔常柱同学被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录取。怀着迟到一年的收获喜悦,同学们都向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国教师却又给了这7名同学一个预言:只要继续努力,失去的一年时光肯定能补回来。

  一系列教学保障措施催人奋进对学生持久不衰的考研热和学校连续多年的考研高录取率,青岛农业大学上至领导、下至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始终认为是件引以为自豪的事情。许多在校学生说,当年我们之所以选择报考这样一所名气并不大的普通高校,图的就是这个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考研高录取率。毕竟高学历是参与社会竞争的一张“王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条坦途。许多家长说的更直接:我们辛辛苦苦送孩子上学,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好好读书吗?送到这样的学校我们放心!

  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周学宝深有感触地说,当前学生的考研热现象,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有一点必须承认,那就是学生崇尚知识、追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值得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这一追求,与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要求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以及当前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政策完全相符合。作为高校,就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书育人功能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帮助学生及学生家长实现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学校院长李宝笃博士坦率地告诉笔者,近年来我们为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输送的大批优秀本科生,普遍受到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欢迎。同时我们也发现,有部分学生由于考研愿望过于迫切,忽视了综合知识的学习,影响了整体素质的培养。为此,我们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在保护学生考研积极性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教学保障措施,保证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得到全面发展。

  一是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和本科生导师制,每个学生班分别安排一名教师担任。第一学年由专业负责人负责引导和辅导学生学习,第二学年由导师负责辅导学生学习。加大重点考核和日常考查力度,确保学生能学到配套的“综合知识营养餐”。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突出抓好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在省内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上百个。在实验教学硬件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目前拥有一流的实验教学条件,具有生物、化学、大学物理、工程训练、食品工程技术、计算机基础、数码艺术等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用房总面积达到了1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已经达到了1.32亿元,生均实验教学设备值达到了5201元。

  二是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量。规定学校所有实验室均面向学生开放,学生在参加正常的实验教学外,可自由选学实验课和任意选做实验。原由大四做的毕业论文实验,现在改为由大三开始做。

  三是针对学生在备考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特点,为他们提供特殊的教学保障条件,保证学生的备考质量。另外,学校还将各类研究室、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向当年考取研究生的大四学生全面开放,保证他们读研前进行科研练兵,增强开展科研的基本功,为输送高素质的研究生生源打牢基础。

孙海燕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