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辈子——写在母校70周年校庆之际

2020-09-25 17:57:59 来源:  作者: 孙德新

  适逢母校山东师范大学70周年庆,同学们热议,互相鼓励写点东西,以作纪念。

  1988年的山师,学生大多集中在文化东路的老校区,即山师本部。山师本部当时就有“花园校区”的美誉,一进北大门,迎面是毛主席的伟岸雕像,右手高举,饱含殷殷嘱托。记得当年我们校长在迎新大会上提出建立“万人大学”的目标,现在早已几个万了吧。

  我们还有个“山师北院”在济南北郊,临小清河,我们也称其“农场”,高中同学就有考入山师,但第一年在北院就读的,往来一趟多有不易,不似现在这般交通发达。

  88级是山师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进入军校军训的学生,入校没几天就给拉到济南腊山陆军学校(信阳陆军学院济南分校)开始军训,从整理内务到站军姿,再到全副武装五公里跑,实弹打靶,都是标准化军事动作。吃饭前都要在食堂前面列队“拉歌”,坐上饭桌也是统一行动,几乎没有浪费粮食的,同学们个个饭量惊人。三十多天正规训练,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黝黑的皮肤和强健许多的体魄,还有让军校校长感叹的“饭量”。结业仪式上校长说,被这帮学生吃怕了!但时至今日,感情深处始终挂怀的还有罗连长、杨指导员、杨排长(三位都是自卫反击战荣获军功的英雄),更还有我的班长郭鑫,一位河南小哥。再去查当年的日历,看到了1988年9月25日中秋节,晚上12点到2点我站岗。

  外语系在进大门右手第一排教学楼的三楼,下面是数学系和物理系。88外语只有三个英语班,我们三班最初给安排在南面文史楼一楼,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精读课曲老师,第一节课就严厉要求所有人必须说普通话,这对众多来自农村的男生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难题!尤其于我们的江西老俵饶同学那真是“灰常难”!女生似乎天生有语言天赋,普通话都是小菜一碟。毕业后走向三尺讲台,才真正体会老师们的“良苦用心”。

  后来,我们三个班很快就聚齐了,每个班都有单独教室,且都有十六寸黑白电视,下午课后都有视听课教学片,像“乱世佳人”这样的经典不知道看过几次。更有每周一到两次的大教室投影原版电影展播,很多经典桥段至今都有回味,更是吸引众多外系学生来观摩。电教室都是清一色的索尼大耳机,比现在街头年轻人头上戴的一点不逊色,只是个别同学戴上耳机就犯困,经常被邱老师(爱国华侨,我们最敬畏的老师)点名,半梦半醒之间也记住不少词句。突然想再坐回电教室,还想被老师点次名。

  1988年,我们的辅导员刘老师刚刚留校,说着我们都喜欢但又听懂有点难度的“胶普”,管理我们时是老师,日常生活中交流多了,他更似老大哥,而这份相知相熟竟一直延续至今,成就了88外语—家人的独特氛围。不管谁到济南,都要去看看刘老师,而留校同学又与刘老师共事,留济南的同学也交往甚密,每次聚会同学家属总是一起,其乐融融,随着二代的出生,孩子们因为常聚,也慢慢有了亲人的感觉,这份师生情、同学情竟也隔代传递下去了。在刘老师的引领下,外语88级的同学不仅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还不忘回馈母校,捐资助学爱心满满。

  再回首,我们都迈入“知天命”的人生新阶段,但母校四年时光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严谨的学风,还有那份时时挂怀的友情、亲情。

  四年共青春,亲情一辈子。

  祝福母校!

  孙德新,外国语学院88级校友,文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济南分所主任。青岛市十佳青年律师、青岛市优秀律师,著有《托收相关法律问题》《国际保理及相关法律问题》《新〈破产法〉的实施与银行债权保护》等。

  编辑:刘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悦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