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山东考察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省政府领导同志与网友面对面,谈民生、论发展、话改革。
各位网友您能答多少分?对3·15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呢?
该航班上共有239人,其中中国人154名。
1月12日,《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2013》发布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发布会由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主持。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国学中心副主任李文亮、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山东省政协文史委主任兼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刘德龙、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刘铁梁、北京大学高丙中教授等出席并致辞。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2013》由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士闪教授发布,共分为总报告和若干分报告、专题报告三部分,比较完整全面地反映了2012年度中国民俗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和焦点问题。三个分报告分别从学术研究、国家政策和城乡廊道的角度,对民俗文化发展状况给予了立体的展示;六个专题报告所涉及的“汉服运动”、婚俗、民间信仰、网络谣言、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民俗旅游研究等,都是近年来的热点事件或焦点话题。报告采取了三个相互联系的视角,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与“上下互动”,将民俗文化置放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总体发展中予以考察,认为民俗文化在社会整体建设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就其整体而言已经加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奏。李文亮认为,《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2013》的发布是山东大学新近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份报告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宏大背景,以当代民俗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生活与文化现象为考察对象、关注焦点和剖析热点,既展示了过去一年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动向,又契合国家政策的前沿关切,对各级政府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利用民俗文化改善民生、贴近民心具有重要意义。李松表示,报告研究深入,提出的问题和政策建议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整个报告的理论视野比较开阔,分析研究注重科学性,并力争对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做出深入的探索和解读,既体现了学者们关注的年度文化热点,又比较完整全面地反映了2012年度中国民俗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焦点问题。刘德龙认为,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既体现了政府的导向政策,又展示了学术界的敏感认知与研究关注,是学界和政府互动与深化的结果。这份报告较为完整的展示了当代民俗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公共文化的建设作用,能够对政界、学界和经济界提供重要的文化建设理论引导和资料参考。高丙中认为,该报告特别关注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宏大格局中的角色与地位,揭示其在国家重大现实问题中的独特意义,明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家政治的层面,应在充分汲取民俗文化丰厚养分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建立多种渠道,促使民俗文化的当代传承在国家主流价值构建、政府决策施政、民族文化的世界崛起及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等重大建设领域中,更加积极地扮演角色、发挥效用。刘铁梁指出,当下民俗的政治功能受到空前重视,传统社会中的“礼俗互动”框架在当代社会中活力重现,而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城镇化建设,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走势影响巨大。《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2013》很好的梳理并关注到了民俗文化传统与国家主流价值呈现各方面相互融合、彼此借助的迹象,对人们清醒认识当代社会中的“礼俗互动”模式,实现文化经济与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培育项目,按年度编写、发布并出版,今年已经是山东大学民俗学团队主持研究并发布的第二次年度报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份报告的撰写是民俗学研究关注中国社会当代命运、介入其历史发展进程的努力,将在挖掘和阐发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合理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发布会后,举行了“乡愁中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论坛”。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学者参与了论坛。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产经新闻报》、《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联合日报》等20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大众网山大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