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山东考察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省政府领导同志与网友面对面,谈民生、论发展、话改革。
各位网友您能答多少分?对3·15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呢?
该航班上共有239人,其中中国人154名。
2013年11月30日,《子海珍本编》第一辑发布会在山东大学举行,这意味着《子海》整理与研究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子海》整理与研究工程是于2010年启动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也是山东大学有史以来国家立项的级别最高、科研经费最多的文科科研项目,对山大的古典学术振兴有着重大意义。
2013年11月30日,《子海珍本编》第一辑发布会在山东大学举行,这意味着《子海》整理与研究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子海》整理与研究工程是于2010年启动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也是山东大学有史以来国家立项的级别最高、科研经费最多的文科科研项目,对山大的古典学术振兴有着重大意义。《子海珍本编》为今后古典学术研究奉献了珍贵的史料,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的内蕴与恒久的价值,还开启了海峡两岸学术界倾力合作、共担民族文化传承重任的新局面。
这个项目承载了三代山大人的学术梦想,汇聚了两岸四地专家学者的心血,还饱含了很多研究生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
一个学术梦,三代山大人
山大素以文史见长,尤其是在古代文史研究领域,可谓硕果累累,学脉绵长。《子海》项目就凝结着三代山大人的心血。主编郑杰文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在山东大学读书,师从董治安先生,董治安先生师从高亨先生。高亨先生遵循乾嘉考据遗风,其子学考释研究著作中颇多胜解精义,发前人所未发。自高亨先生起,就致力于整理和研究子部古籍,意欲向世人呈现一部更加完整的中国子学思想文化史。“《诸子新笺》在学界很有名。高先生有整理全部先秦诸子的计划,也曾逐步付诸实践,可惜在抗战中手稿丢失,后来他根据自己长途跋涉还能带在身边的一些资料,写出了《诸子新笺》,但这只是高先生诸子学研究成就的一少部分。 ”每次提及此事,郑杰文都感慨不已。董治安先生继承高亨先生遗志,在经学、子学典籍整理研究等方面成果卓著。2006年,董治安先生提出了系统整理子书的学术构想,但当时条件尚未成熟,计划被搁置。 2007年底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编制《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7—2010)》,整理子书的学术构想被重提并上报教育部。 2010年此学术构想终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尔后,学校成立了由文史哲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郑杰文教授担任主任、古典文献研究所王承略教授和刘心明副教授担任副主任的《子海》编纂中心。
谈起自己的治学方法时,郑杰文表示:“我是先做某古书的整理,然后在整理的基础上再做研究。这样,在整理过程中会有很多自己的学术心得,然后把它写成学术论著。这种治学方法承自高亨、萧涤非两位先生。 ”这一为学路径也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设计理念,而在《子海》项目的四个板块中,不仅有影印古籍的《子海珍本编》、整理子书的《子海精华编》,还有《诸子思想文化精华研究丛书》,即“研究编”,可谓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并重。《子海》项目工程浩大,总体规模为《四库全书》的一倍半,整理工作十分艰巨。关于《子海珍本编》,编纂中心还定下了这样两条选录原则:一是书的思想内容重要而又馆藏少,二是年代要在乾隆之前,后世的思想内容特别重要的古籍,其版本再另作考虑。这些原则决定了收录古籍的难度,需要把海外重要图书馆的图书目录找来,然后跟大陆的馆藏目录比对,比对结果出来之后,首先从大陆来挑选版本。每个步骤下面都可能是多道程序,但学术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也说不得半句放弃。在这条学术路上,学者们呕心沥血,风尘仆仆。
两岸戮力同心,子部珍本合璧
关于这个项目如何进行,编纂中心也想过很多方法,他们认为可以像有些项目那样把大陆馆藏的子部古籍集合起来,选馆藏少的、学术研究需要的影印出来,然后挑选一些思想内容强的整理出来。但是从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古代典籍所承载的思想文化的传承需要来看,他们觉得这样做还远远不够。
最终编纂中心知难而进,选择把台湾馆藏的子部古籍珍本也收集起来,影印出版,以为两岸学术研究提供方便,“以往有的学者想查阅或研究某部古籍,但是苦于看不到或者获取太难——台湾学者谈起:来大陆想要查阅某些珍贵古籍,纷纷感叹资料费价格不菲。大陆学者到台湾找书,同样颇多不便,每次到台湾,留住时间往往短暂,因而也有很多不方便。 ”郑杰文认为,目前的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学术研究。
规模如此之大的两岸联合,目前在学界还是破天荒的事情。两岸子部珍本合璧,需要跨越的不仅仅是一个海峡,一部文明史的汇总之路走得格外艰辛。仅关于两岸如何联合这一操作方式,双方在台湾就经过了五轮的反复讨论与报批,从台湾回来双方又讨论了一轮,最终才达成一致意见。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文化传承责任感使大家放下争执,戮力同心。
此次《子海珍本编》第一辑收录子部古籍553种,含宋金元本49种,稿本87种,明清抄本130 种,明刻本227种,其中文献价值极高的海外孤本80多种,其出版轰动了两岸学术界、文化界。
这背后凝聚着《子海》编纂中心学术团队几年如一日的精心劳作。项目开启之初,光前期准备就花了近两年的时间。郑杰文告诉记者:“王承略、刘心明是研究版本目录学的专家,他们比我更有专业优势,在这方面出了特别多的力。另外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杜泽逊教授也帮了我们很多忙,他做《清人著述总目》的时候,淘到了七百多种世界各地图书馆的馆藏目录,我们从他那儿借了很多馆藏目录著作。 ”
这次两岸成功合作,不只有《子海》项目组的努力,还有台湾学者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如台湾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叶国良先生是热心《子海》项目的台湾学者之一,他曾到项目组工作过一年,审定过《子海精华编》的三部书稿。叶先生回台后,只要有机会来山大,一定不忘记到编纂中心看看。
如今围绕《子海》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创新协作体,包括山大32位专家,山东省9个团队的80多位学者和包括台湾大学、台北大学、澳门大学在内的国内47所高校的160多位学者,另外还有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加盟。王承略认为《子海》创新协作体的形成是三年来最大的收获,这个协作体汇集了两岸四地以及国外的专家学者,不仅学术水平高,而且极具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无怨无悔,有情有义
在《子海》编纂中心,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搬运书籍时,步履匆匆;接听电话时,神色凝重……即使是在做一些琐碎事情时,他们也十分严肃认真。他们就是在编纂中心学习和工作的研究生们与其他工作人员。
张云是第一批进入《子海》项目组的研究生,项目申请下来没多久就参与到了项目中。“在近四年的时间里,我是伴随着《子海》一起成长的。郑杰文老师‘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王承略老师和刘心明老师更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还时常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大家听。 ”刘心明是《子海珍本编》的总编辑,有一段时间,他带着参与项目的研究生们一页一页地把从各个图书馆拷过来的子书图影,仔细地过一遍,一边翻这些图像,一边告诉学生们这些书的特点、版本依据是什么。
叶国良先生在项目组工作的一年中,每隔两周就请学生们一起聚餐一次,茶饭间,性之所致,天南海北,无所不谈。“我想当过了10年、20年以后,再来回忆这段日子,眼前浮现的肯定是一段段师生情、同学情。这些珍贵的情谊,不会随着时间褪色。”张云这些话道出了参与项目的研究生们的共同心声。
葛洪春是2012级研究生,去年来到项目组值班。“刚开始就知道这个项目大,没有其它太细致的概念,如今才知道,‘大’都是一个个‘小’攒出来的,在这里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由于参与项目的有两岸甚至海外的图书馆、几十所高校及科研单位、一百多位学者等等,葛洪春觉得编纂中心更像是一个协调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需要协调所有元素的正常运作,保证项目的质量与效率。
到现在为止,来项目组值班的学生已经有四拨了,他们默默地为《子海》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办公室主任张樱老师。张樱就像项目组的“管家”,一个人负责项目组的行政、图书、财务等工作,负责联系海内外的项目参加者,组织专家审稿、开会等,任务十分繁重。她对学生们特别大方,经常早上从家里带来一些点心给值班的学生,还时常买各种水果给同学们吃,她的抽屉里常备着感冒药,俨然一位慈母在照料着同学们的生活。一聊到张樱,老师们赞赏有加,学生们心生感念。
严肃认真,为学术一丝不苟;相惜相伴,其乐融融显家庭温馨。正是这样一群默默无闻,有情义、有担当的人们,为子海工程的运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大众网山大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