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明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举行
2015年05月16日 16:53作者:来源:
4月15日,由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儒家文明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出席会议。
大众网济南4月15日讯,4月15日,由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儒家文明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出席会议。
陈炎介绍了中心的情况,他表示,中心由山东大学牵头组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符合当下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并介绍了中心六大平台的设置情况和目前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效。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近三十位知名儒学研究专家围绕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现代新儒学代表性人物杜维明教授认为,儒学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因为它没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能对各种宗教持宽容的态度;在当代中国,对儒学创新的态度应该是开放的,要尊重其他文明;中华民族、文化中国的观念,不能只停留在内地,还要包括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等华人较多的地区,乃至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陈来教授认为,以中华文化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文化传承不仅具有民族文化延续的意义,更具有满足当今社会价值重建需要的意义;价值传统有些可以直接应用,有些则需要加以改造,根据时代需要重新整理概括,组成新时代的核心价值;目前传承儒家思想需要从中国文明和儒家文明发生的机理、东亚地区工业化的文化动力、文化转型、文化安全和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清华大学历史系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传承创新要对近代以来的儒学发展进行总结再认识,使其适应我们现在面临的内外环境。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认为,儒家文明的重构和转型,需要解决中国1840年以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教授认为,可以把儒学研究成果和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联系起来。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廖可斌教授认为,不能以科技思维看所有社会问题;儒学本身不断发展,适应新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梁涛教授认为,儒家文明最核心的是经学,儒学每一次的复兴,无不是跟经学的复兴联系在一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赵法生研究员认为,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型需要重建儒家与生活的联系,重建儒家哲学,重塑政教关系,还要借鉴海外儒家教化的实验。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认为,儒学现在面临由道德伦理向信仰转化,由区域资源价值向全球资源价值转化,由小众向大众转化,由理论的言说向实践、生活层面转化。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唐文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朱小健教授,北京大学干春松教授、郑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山东大学苗润田教授、黄玉顺教授、王新春教授等也就儒学的传承与创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源动力,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修身之道和社会伦理秩序建构的重要文化资源。在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今天,儒家文明与当代中国的历史命运愈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曲阜,在孔子研究院发表了关于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儒家文化的重要讲话;2014年9月,总书记在国际儒联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如何在国际多文明视域下弘扬儒家文化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次会议正是为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弘扬儒学与中华文化系列讲话精神而举行。
陈炎介绍了中心的情况,他表示,中心由山东大学牵头组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符合当下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并介绍了中心六大平台的设置情况和目前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效。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近三十位知名儒学研究专家围绕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现代新儒学代表性人物杜维明教授认为,儒学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因为它没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能对各种宗教持宽容的态度;在当代中国,对儒学创新的态度应该是开放的,要尊重其他文明;中华民族、文化中国的观念,不能只停留在内地,还要包括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等华人较多的地区,乃至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陈来教授认为,以中华文化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文化传承不仅具有民族文化延续的意义,更具有满足当今社会价值重建需要的意义;价值传统有些可以直接应用,有些则需要加以改造,根据时代需要重新整理概括,组成新时代的核心价值;目前传承儒家思想需要从中国文明和儒家文明发生的机理、东亚地区工业化的文化动力、文化转型、文化安全和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清华大学历史系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传承创新要对近代以来的儒学发展进行总结再认识,使其适应我们现在面临的内外环境。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认为,儒家文明的重构和转型,需要解决中国1840年以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教授认为,可以把儒学研究成果和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联系起来。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廖可斌教授认为,不能以科技思维看所有社会问题;儒学本身不断发展,适应新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梁涛教授认为,儒家文明最核心的是经学,儒学每一次的复兴,无不是跟经学的复兴联系在一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赵法生研究员认为,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型需要重建儒家与生活的联系,重建儒家哲学,重塑政教关系,还要借鉴海外儒家教化的实验。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认为,儒学现在面临由道德伦理向信仰转化,由区域资源价值向全球资源价值转化,由小众向大众转化,由理论的言说向实践、生活层面转化。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唐文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朱小健教授,北京大学干春松教授、郑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山东大学苗润田教授、黄玉顺教授、王新春教授等也就儒学的传承与创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源动力,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修身之道和社会伦理秩序建构的重要文化资源。在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今天,儒家文明与当代中国的历史命运愈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曲阜,在孔子研究院发表了关于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儒家文化的重要讲话;2014年9月,总书记在国际儒联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如何在国际多文明视域下弘扬儒家文化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次会议正是为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弘扬儒学与中华文化系列讲话精神而举行。
初审编辑:陈新
责任编辑:大众网山大记者站
责任编辑:大众网山大记者站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