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 星期三 小雨
中国人相信缘分,我也一样,其实我跟中国的关系也可以用“缘分”来概括。
在我十三岁生日的那天,我的父母送给我的礼物是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我读了之后就被里面描述中国的情节吸引了,从而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然后在我十四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自学中文一直到现在。
第二段缘分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偶然间读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因为当时我是专门学习西洋哲学的,我发现中国近代的思想跟西方的思想很不一样,这让我产生了一种新鲜感,所以就对中国近代史发生了兴趣,从而确定了我的研究领域。当前我最关注的问题是中国近代化和全世界近代化的关系。近代化是否等于西化?大部分日本人的看法是近代化等于西化,但是中国人不一定这么想,中国的近代化能否建立一个独特的模式,这是中国人的一个挑战。
然而我和中国最重要的缘分还在于我的妻子。我的妻子是中国人,出生在北京,和我是同行,都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所以还可以说我是“中国的女婿”。
我上一次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在十五年前,在挪威的奥斯陆。这一次我来到了中国济南,一个很漂亮的城市。山东大学可以承办这次会议,我作为一个亚洲人感到很骄傲,因为在这次会议期间,我很惊讶地看到在讨论环节,有很多的中国年轻学者、学生举手提问,发表他们的意见。他们之中的有些人是用中文提问,因为会议有很完美的同步翻译服务,所以并不会造成沟通上的障碍,但这样富有勇气的举动也许更能打破一直以来英语的垄断地位,这就是这届史学会最不同以往的意义,同样也是史学会的一种进步。
在整个史学界来讲,历史学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领域,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一个优势,就是历史学和哲学一样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学科,这是不能忽视的。我知道这次会议还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收到来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支持和鼓舞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因为在日本国内,历史学家受到关注的机会其实并不多,所以我很羡慕中国的历史学家,这或许就像习主席所说的那样,跟中国重视历史的传统有关系,这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的。
中日是邻邦国家。19世纪中期,两国都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都开始走了近代化的道路,双方有时互相模仿,互相竞争。当时正值帝国主义的时代,所以近代化的国家基本上等于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最后导致了日本的侵华战争,这是近代史上最大的悲剧,也是我们日本人应该反省的一段历史。
当前中国和日本在一些历史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有时候媒体的声音并不等于我们史学家的观点,他们会放大、夸张甚至歪曲历史。很遗憾的是媒体的声音要远远大于我们史学家的声音,所以我真心希望我们中日两国的学生和普通市民可以多读一些我们历史学家写的文章,那才更接近真实,更接近历史。同时我们需要更多交流的机会,才能够了解到对方的想法和感情。在过去,这种机会不是没有,但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次史学会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我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希望中国历史学界今后与外国历史学界有更多的交流。
本篇日记由深町英夫教授口述,历史科学大会宣传组志愿者杨竹琳整理。
深町英夫,日本中央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学术博士,在此次“世界史中的回忆”主题会议中进行了题为“革命的分歧 中国近代化建设中的矛盾”的演讲。
责任编辑:大众网山大记者站